
心小肠辨证论治
心气虚 心阳虚 心血虚与心阴虚 心火亢盛证 心脉痹阻证 痰迷心窍证 痰火扰心证
小肠实热证
心气虚
心气虚一般是心气不足所引起的病证,患者可以服用当归、党参、黄芪、白术这些中药,也可以服用人参养荣丸、柏子养心丸、补心气口服液、补中益气丸 (水丸)、参芪丸、归脾丸等中成药进行调理。
心气虚寒通俗的说法,是常说的心阳不足或心阳不振。中医认为阳虚失去了火热的温煦,就能生内寒,产生这种虚寒的症状。可能会见到心慌、心悸,心中有空虚感,会有气短、没有力气、自汗,脸色苍白,或者脸有浮肿,甚至会有下肢的浮肿。病人怕冷,手脚冰凉,遇到冷天或温度比较低,会有突然发作的心绞痛。舌头淡胖,苔是白的。如果是严重的阳虚,甚至阳气暴脱。病人可能会见到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四肢厥冷,这种厥冷甚至于就冷过胳膊肘了,整个手和前臂、下肢膝一下全是冷的,甚至于大汗淋漓,这是我们说的心阳欲脱。
如果心气虚症状发作不是很频繁,可以吃一些中成药来改善心气虚的状态,常用的像生脉饮、玉屏风散、人参健脾丸;如果症状稍微重一点,也可以吃一些参松养心胶囊;’伴有睡眠的问题,可以吃柏子养心丸、天王补心丹;还可用一些代茶饮,像人参或西洋参、黄芪、炙甘草这样的药物泡水喝,喝完以后把这药个嚼了咽掉。另外可以增加一些针灸的办法,或者用一些穴位自我按摩的办法,像膻中穴、气海穴这两个穴,都可补益心气。还可以用内关、神门、心俞调整心的功能。如果改善不明显,一定要去及时地看医生,以免延误病情。
心胆气虚可以吃柏子养心丸,安神定志丸等中成药。主要治疗是益胆气、镇静安神,安神定志丸或者酸枣仁汤比较经常。柏子养心丸可以考虑,特别是安神定志丸,心胆气虚两个方子可以选择性的单用或者合用,都是很好的一个选择。心胆气虚表现胆小易惊,惴惴不安,胆小怕事不敢做决断,生活中拿不出主意,同时伴有乏力疲倦精神不正等表现。
心气不足的人还可以服用一些有补益作用的中成药来养养心气。之前对于由心气不足而导致体虚乏力,懒言少语,动不动就累的人,我都是以养心汤打底做加减来给他们补益心气,效果是有的人服用以后改善效果比较明显,而有的人服用后养心气的效果就比较差。直到后来机缘巧合下我发现使用补中益气丸不仅可以补益脾肺之气,对改善各种心气虚的症状效果也非常好,从那以后我也用补中益气丸曲线救国,先培补脾肺之气,气足了以后心气虚的症状也就不见了。
一个不到30岁的女孩是一家培训机构的老师,她说自己平时上课时间比较多,讲话时间长,经常浑身无力,提不起精神,特别是到了下午上课的时候就更累了,头晕的时候课也讲不好,讲错了好几次,现在她们老板都对她有意见了,她虽然特别着急,但是就是很没劲,还经常感冒,就问我对症的中成药。
她就是讲话多了伤气,典型的心气虚证,保险起见我就问她还有没有别的症状,她说自己有痔疮,身体状况差的时候就会脱肛。 内脏有下垂的症状,就让她服用补中益气丸,先把中气补足了,解决内脏下垂的问题。
过了3个月收到她的反馈,先是热情洋溢的夸了我一通,然后说自己后来不仅再也没有脱过肛,体虚乏力的状况都不见了,以前工作到下午身上都一点劲也没有了,现在完全轻轻松松的,每天都神采奕奕的,老板还给她长了工资,并连连说补中益气丸真是一个好东西。
其实补中益气丸主要是针对脾肺气虚,用于治疗中气不足,脾胃虚弱,改善胃下垂、子宫下垂等脏腑因气虚无力承托而下垂的症状。我的本意是让那个姑娘先解决脾肺气虚,固一固后天之本,然后再补养心气,谁知道仅服用补中益气丸就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
有心气虚的人以补中益气汤做加减或直接推荐中成药补中益气丸,不出所料,效果都很好。脾胃是后天之本,而肺主一身之气,脾肺之气一上去,整个人的气都会充足,所以心气虚得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所以补心气,可以曲线救国,用补中益气丸。
补心气的中成药
1.人参归脾丸
人参的补气作用比较明显,人参归脾丸的主要成分就是人参,它可以补气养血,能够快速缓解心气虚的症状。而且这种中成药还可以起到养脾的作用,可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帮助代谢。
2.补气养血丸
补气养血丸中有红参、阿胶以及当归等补气药材,这些药材联合使用就可以达到养心安神、益气生血的作用。坚持服用一个月,心气虚的症状基本上都可有效缓解。但是在服药的同时也最好观测病情,如果症状没有缓解,还需去医院做心电图检查治疗。
3.天王补心丸
天王补心丸可以缓解因为心气虚引起的心悸健忘和失眠多梦的症状。这种药物中有天冬和麦冬等养阴清热药材,并且还含有人参和当归用来益气补血。适当服用就可以起到补心安神的作用,对心气虚有辅助治疗的功效。
二、心气虚吃什么食物比较好
1.栗子
栗子里面的膳食纤维和微量元素比较丰富,而且经常吃栗子可以补肾补血,栗子还有健脾益气的功效。心气虚的患者吃一些栗子就能够快速缓解心气虚引起的不适,经常吃栗子还可以预防气虚。
2.香菇
相公能够帮助身体毒素排出,而且还可以补充营养,适当吃一些香菇,不仅能够补气,也能够促进身体代谢。
3.糯米
糯米补中益气的效果特别好,适当吃一些糯米可以调理脾胃,并且可以增强体质。能够滋补肝肾,快速调理心气虚。但是糯米也不可吃太多,不然容易胃酸。
心气虚:黄鳝、樱桃补心气安心神
对于心气虚的患者,除了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之外,还要注重日常饮食的合理,黄鳝和樱桃能够补心气安心神,是一种很不错的食疗方案。黄鳝不仅是美味的席上佳肴,全身都有药用价值。《本草纲目》说黄鳝有“补血、补气、消炎、消毒、除风湿”等功效。
樱桃能调中益气,《滇南本草》说樱桃可以“治一切虚证,能大补元气,滋润皮肤;浸酒服之,治左瘫右痪,四肢不仁,风湿腰腿疼痛”。所以,适当吃点樱桃也可以很好地补益心气。
1.归参鳝鱼汤
材料:黄鳝500克,当归、党参各15克,盐、葱、姜适量
做法:(1)准备材料:把鳝鱼除去头、骨、内脏后,洗干净,切成丝。葱姜切片。
(2)把当归、党参洗干净后,用纱布包起来,丢入加水的锅中,大火烧开后,小火煎煮1小时。
(3)把装有当归、党参的纱布包捞出.放入黄鳝丝和葱姜,约15分钟后加盐调味,即可关火,喝汤吃鱼。
功效:补中益血,治虚损,适用于气血不足、身体虚弱者食用。
说明:剖洗好鳝鱼后,可以用开水烫去鳝鱼身上的滑腻物,会让汤汁更美味。另,鳝鱼性温,所以同时有热证者请遵医嘱。
2.樱桃果脯
材料:新鲜樱桃300克,白糖50克
做法:(1)准备材料:把新鲜樱桃洗干净,放在淡盐水里浸泡2小时, 沥干水分后去蒂。
(2)将樱桃放入容器中,倒入白糖搅拌均匀后,腌制30分钟。
(3)把容器敞开盖子放在微波炉里,高火加热4分钟后,取出来倒出汁水。
(4)再继续高火加热4分钟,如果有汁水,取出来把汁水倒掉,上下搅拌一下。
(5)继续用高火加热4分钟,这时候基本已经没有汁水,即可取出食用,吃不完的放冰箱冷藏。
功效:调中益气,健脾和胃,适合心气不足、体质虚弱、面色无华者食用。
说明:樱桃虽然营养丰富,但不能大量食用,否则有可能中毒。而且有溃疡症状、正在上火者慎食。
1、生脉饮——健脾益气、养阴生津
2、六君子丸——补脾益气、燥湿化痰
3、八珍丸——补气益血、固本培元
4、黄芪颗粒——补气升阳、益卫固表
5、归脾丸——益气健脾、养血安神
6、补中益气丸——健脾养胃、修复肠胃
7、金渭泰——补气益血、健脾养胃、修复肠胃、促进消化、提升免疫力
8、人参健脾丸——健脾益气、和胃止泻
9、香砂六君丸——益气健脾、和胃止呕
10、舒克幽——口腔肠胃幽门螺旋杆菌抑制剂、修复胃黏膜、健脾益气、促进消化、安神养血。
心阳虚
兼见心悸、心慌、怔仲有空虚感,心胸憋闷或疼痛暴作,失眠多梦,心神不宁。心悸惕然而动,心胸憋闷心痛,气短息促,自汗乏力,面色晄白,唇色紫暗,苔白滑,脉细弱或沉细迟或结代等。
常用心阳虚中成药经验一
治疗心阳虚的中成药比较常用的是参附强心丸,它的功效是益气温阳。心阳虚的病人一般会伴有心气的不足,阳气不足时会表现为心慌、汗出、肢体发冷、手足不温、面色苍白,甚至是下肢的浮肿。参附强心丸当中包括人参、附子,可以温心阳,桑白皮、茯苓、葶苈子有利水的功效,进而减轻心脏的负担。所以参附强心丸在临床当中主要的功效是温补心阳。
四逆汤,由干姜、炙甘草、生附子组成,用于治疗少阴病四肢厥逆证。具有回阳救逆的作用。
除了参附强心丸等中成药以外,心阳虚的病人还可以辨证论治,服用中药汤剂,比如保元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参附汤等。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由桂枝、炙甘草、煅龙骨、煅牡蛎组成,参附汤由人参、炮附子、生姜组成,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的功效是温补心阳、安神定志。参附汤的功效是益心气、温心阳。如果形寒肢冷严重,要重用人参、黄芪、炮附子、肉桂。如果心气不足严重,表现为大汗淋漓,要重用人参、黄芪、煅龙骨、煅牡蛎、山萸肉,或者用独参汤治疗。
临床上,没有治疗心阳虚的十大中成药之说,常用到的治疗心阳虚的中成药,包括参附强心丸、芪苈强心胶囊、心宝丸、柏子养心丸等。心阳虚多由心气虚进一步发展而来,或者是其他脏腑疾病损伤心阳,从而导致虚寒内生。主要表现为患者自觉心脏剧烈跳动、惊慌不安,还可伴有胸闷气短、心胸疼痛、畏寒肢冷、神疲乏力、面色苍白或面唇青紫等症状。
1、参附强心丸:由人参、附子、葶苈子、桑白皮、大黄、猪苓等中药组成,具有益气助阳、强心利水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心悸气短、面部浮肿、胸闷喘促等症状;
2、芪苈强心胶囊:由丹参、人参、黄芪、桂枝、红花、附子、泽泻等中药组成,既能补充心阳,又能活血通脉、利水消肿,常用于治疗心慌气短、夜间不能平卧、口唇青紫、畏寒肢冷、下肢浮肿等症状;
3、心宝丸:由洋金花、附子、鹿茸、肉桂、人参、三七、麝香等中药组成,可以温补心肾、活血通脉,主要用于治疗心肾阳虚。患者表现为心慌胸闷、神疲乏力、肢体浮肿、畏寒肢冷、夜尿频多等症状;
4、心宝丸柏子养心丸:由柏子仁、黄芪、党参、酸枣仁、川芎、当归、肉桂等中药组成,具有补气、养血、安神的作用,通过补心气从而缓解虚寒症状;
5、其他中成药:如补益强心片、生脉饮、宁心宝胶囊等,均具有温补心阳的作用,
【症状表现】表现为心悸、气短(活动时加剧)自汗、胸闷不舒或痛;面色苍白、体倦乏力、四肢厥冷、大汗出、心悸加重甚至昏迷不醒;舌质淡、舌体胖嫩、苔白、脉虚欲绝等。
【病因】指由发汗、泻下太过,或劳心过度、心气耗损或年老脏气日衰、病后体虚所致心气虚,进一步发展为心阳虚。
【调理方剂】桂枝加附子汤。
【来源】《伤寒论》。
【组成】桂枝9克(去皮),芍药9克,甘草9克(炎),生姜9克(切),大枣3枚(擘),附子6克(炮)。
【用法】上6味,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每次100毫升,温服。
【功效】适用于发汗大过,遂致汗出不止,恶风,小便难,四肢拘急,难以屈伸者。
心阴虚
引起心阴虚主要的原因,是由于烦劳过度、精神刺激、耗伤心阴以至于心阴不足、心失所养、出现心悸、心烦、失眠多梦、舌质红无苔、脉细数、乃是心阴虚之象,以滋阴养心的方法治疗。常用的药物有当归、生地、天门冬、麦冬、枣仁、五味子、柏子仁、远志、丹参、玄参、茯神、生龙牡、珍珠母等药物联合应用,能够起到滋阴养心作用。如果心火旺盛导致心阴不足,舌红苔黄者,可以用朱砂安神丸或者黄连阿胶汤。
心阴虚大多数情况下是由劳神过度、久病未愈或是热病耗伤心阴等导致,中医上又称为心血虚,西医上把它称为心脏病或是心肌炎。常见的症状主要有心悸、心烦、失眠、易受惊吓、健忘等,严重的会出现盗汗、低烧、口干、舌红、脉搏无力短促等症状。心阴虚的治疗应当以养心安神为主,再配上治疗调养的方剂,使病症逐渐好转。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个对治疗心阴虚有效的方剂。
1、养血安神丸
需要取朱砂5钱,白芍7钱,归身1两,川芎3钱,侧柏叶1两,陈皮5钱,黄连5钱,生草5钱,研磨混合后制成药丸服用。养血安神丸具有滋阴养血,宁心安神的功效,用以治疗气血虚浮,失眠多梦、心悸、头晕等症状。
2、天王补心丹
取生地15克,玉竹10克,丹参10克,玄参10克,天冬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6克,远志10克,柏子仁10克,酸枣仁12克,加水后煎成浓汤,大约两百到三百升,加热至温热即可服用,每天服用一剂,分三次服用。这个方剂适用于心阴虚损,并且心气不足等症状。
3、冠心止痛膏
心阴虚会导致血脉运行不畅,出现心痛等症状。对于这种症状,可以使用膏药进行外贴,来达到止痛的效果。制药时可以选用乳香、丹参、川芎、没药、公丁香、红花、当归、降香等研磨成粗末,加入95%酒精浸泡制作成流浸膏,再加入樟脑、冰片、二甲苯麝香、苯海拉明、毛脂、橡胶等制作成硬膏,涂在纱布表面就完成了。把止痛膏贴在檀中穴、内关穴处,每六到十二小时换一次药,每次贴一周为一个疗程。
以上介绍的就是几种对治疗心阴虚有用的方剂,当自身有心阴虚的症状时,可以选用其中一个或几个进行调养,同时还应当静心养神,减少焦虑和发脾气的频率,使心态保持平和,配合方剂调养,增强效果。但当症状加重时,还是应当及时就医,根据医嘱进行治疗。
心阴虚可以考虑使用天王补心丸、柏子养心丸、朱砂安神丸、磁朱丸、人参归脾丸等中成药进行调理。由于心阴虚症状可能涉及心脏健康,建议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
1.天王补心丸
天王补心丸可用于治疗心阴不足引起的心悸、失眠、多梦健忘、大便干燥等症。本品宜饭前服用。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2.柏子养心丸
柏子养心丸适用于治疗因心阴血不足所致的胸痹、怔忡、惊悸、失眠等症状。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3.朱砂安神丸
朱砂安神丸主治心火亢盛、痰热扰心证,症见心中烦乱不安、急躁不宁、失眠多梦、甚至精神错乱、谵语狂言、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运动员慎用。
4.磁朱丸
磁朱丸主治肝肾阴亏,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视物昏花。孕妇及糖尿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人参归脾丸
人参归脾丸用于治疗气血虚弱引起的食欲减退、面色萎黄、四肢无力、气短懒言、睡眠质量差、月经量少色淡质稀的症状。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1、栀子清肝汤是一种疗效显著的中医方剂,能起到疏肝解肌、凉血清热的疗效,对于心阴虚疗效显著,缓解患者心烦、心悸等不适的表现。方剂药物包括牡丹皮、茯苓、柴胡、栀子、川芎等,诸药加水后煎煮,供患者服用,一日用药一剂即可。
2、桃红四物汤由加味桃仁、红花等中药成分组成,具有养血活血的疗效,可有效扩张血管,达到抗炎、抗疲劳的效果,改善心阴虚患者的病情。患者需遵医嘱调整药物用量,每天服用本方剂两次,注意药液中不宜加入生水,否则会影响到药物疗效。
3、培脾舒肝汤由于术、生黄、陈皮、川厚朴、桂枝尖等药物组成,规范服用本方可以起到培脾舒肝、升清降浊的疗效,用于治疗肝气不舒、心阴虚等多种疾病。患者按时按时用药,不宜自行加大用量,否则会影响到治疗效果,从而影响到身体健康恢复。
4、养血祛风汤在治疗心阴虚方面疗效显著,方剂组成有生地、白芍、桂枝、茯苓、白术、续断等,以上药物加入到清水中采用文火进行煎煮,疗效方面较为显著,可控制病情不断发展。服用此方期间注意多休息,还要均衡病发期间的饮食。
上述四款中药方剂对于心阴虚效果显著,有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缓解患者心悸以及心烦等不适的症状,从而保护患者的身体健康。日常生活中要小心心阴虚的发生,且要重视疾病的治疗工作,合理安排日常饮食,进食一些有助于身体健康恢复的食物。
心血虚
血虚吃什么中成药
1、柏子养心丸 成分: 主要成分是肉桂、柏子仁、川芎、五味子、党参、半夏曲、制远志、炙黄芪、酸枣仁、茯苓、炙甘草等。 ...
2、天王补心丹 成分: 天冬、玄参、生地黄、当归、丹参、柏子仁、朱砂、人参、远志、茯苓、五味子、麦冬、桔梗、酸枣仁等。 ...
3、养血安神片 成分: 主要成分是鸡血藤、仙鹤草、首乌藤、地黄、熟地黄、墨旱莲、合欢皮。 ...
4、人参养荣丸 成分: 人参、制远志、当归、五味子、土白术、肉桂、熟地黄、茯苓、炒白芍、炙甘草、陈皮、炙黄芪。
心血虚吃什么中成药
1.柏子养心丸
柏子养心丸中含有肉桂和柏子仁。这种中成药可以起到补气血和安神的功效,它可以有效缓解心血虚引起的心悸和失眠症状,如果有健忘和多梦的症状,也可以服用该药来缓解。服药期间要注意不要吃辛辣油腻食品。
2.天王补心丹
天王补心丹中有天冬、当归、五味子、茯苓以及玄参等中药。这些药材可以补气生血,能够缓解因为性情急躁引起的心血虚。它也可以用来辅助治疗神经衰弱。
3.养血安神片
养血安神片的主要成分有鸡血藤、熟地黄、仙鹤草等等。这些中药能够滋阴补血,所以养血安神片非常适合阴虚和心血虚患者。服用该药可以缓解失眠和健忘的症状,而且它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心情抑郁。
二、心血虚吃什么比较好
1.红枣粥
将红枣去壳,剁碎之后放入粥中一起煮,加上一些冰糖,用文火炖烂,每天坚持喝这种粥,可以有效的补心养血。这种粥还可以治疗气血双亏症状,因此也适合经期女性喝。
2.鸡汁粥
将鸡熬出鸡汤之后,用鸡汤来煮粥可以治疗气血亏损,而且用鸡汤熬出来的粥还可以增强体质,能够治疗体弱体虚。但是这种粥也不可以一次喝太多,不然的话容易上火。
3.猪肝菠菜汤
猪肝和菠菜都有良好的补血功效,可以将猪肝和菠菜放在一起做成汤喝,这种食物能够补益气血,非常适合那些心血不足的患者。注意菠菜在煮汤之前最好先焯水去除草酸。
心火亢盛证
心为人体之大主,心主血脉,心火旺盛就会影响心的神明,就会热扰心神发生失眠、或者头晕头疼、心慌心悸、烦躁健忘、咽干口干、口舌生疮、口腔溃疡等都是心火旺盛造成,心火旺盛除了上炎造成上部的炎症,还会下移小肠,因为心主小肠,心火旺盛影响小肠的泌别清浊,引起肠道的疾病,有的还会发生病变,像一些肠道的肿瘤、结肠癌等,都与心火亢盛有密切关系,因此心火旺盛是造成很多疾病的根源。
心火旺盛的主要原因是心阴不足,从而导致心火亢盛,阴不足则阳亢,而心阴的不足主要是肾阴不足造成的,肾阴不足心火旺盛,就会心肾不交,因此出现肾阴寒于下、心火亢于上,治疗心火亢盛的方法就是滋阴降火,心火得以下降、肾水就会上升、肾阴上升就会使心火下降,心火旺盛就会得到治疗,这种心火旺盛的治疗用药有玄参、麦冬、连翘、生地等,也可以用六味地黄丸治疗。
心火旺盛的主要原因是心阴不足,从而导致心火亢盛,阴不足则阳亢,而心阴的不足主要是肾阴不足造成的,肾阴不足心火旺盛,就会心肾不交,因此出现肾阴寒于下、心火亢于上,治疗心火亢盛的方法就是滋阴降火,心火得以下降、肾水就会上升、肾阴上升就会使心火下降,心火旺盛就会得到治疗,这种心火旺盛的治疗用药有玄参、麦冬、连翘、生地等,也可以用六味地黄丸治疗。
肝主藏血,心血大都来源于肝血,心情不舒畅造成肝气郁结就会肝火旺盛,也会使心火旺盛,这种肝火旺盛也可能是由于肾阴不足造成的,可以用疏肝理气和清热泄火的方法治疗,可以用柴胡、黄芩、芍药、生姜、半夏、枳实、大黄等治疗,对于胸胁腹满、心中烦躁、大便不解或者下利、舌苔黄腻、脉弦数有力的症状都有治疗作用,这是《金匮要略》上的方剂,也适应于肝火旺盛的病症,所以肝火旺盛就会造成心火亢盛,对于心火亢盛的还可以在这个方剂的基础上增加清热养阴的中药材,如连翘、栀子、莲子、麦冬、黄连、茵陈等,熬莲子、百合、生薏仁粥,也可以喝菊花、清茶、蒲公英、栀子、苦瓜等都有降心火的效果。
肾在人体中主水和津液,五脏六腑之液非肾阴不化,肾阴可以滋润五脏六腑,心主君火,在正常情况下心火下降才能使肾水不寒、肾水上升才可以降心火,这就是中医所讲的心肾相交,一旦失调就会造成上热下寒,心火独亢于上、而肾水寒于下,这种情况在人体中非常多见,经常会见到面色潮红、口舌生疮、失眠健忘、心中烦躁的人,但是却四肢不温、小腹冰凉或者小腹疼痛、大便溏稀等,造成的主要原因是肾阴不足导致的心火亢盛,治疗的方法是交通心肾、滋阴降火,可以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等都有较好的治疗心肾不交的作用,对于心火旺盛有很好的泻心火的效果,也可以熬绿豆、赤小豆、山药、枸杞、百合粥喝,也有降心火的作用。
去心火常用的中药有生地、木通、莲子心、黄连、竹叶心、牛黄、丹参、淡竹叶、栀子、知母等,治疗心火偏盛,即患者表现为心烦、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还可以应用中成药,例如牛黄清心丸、导赤丸、牛黄上清片等。
心火偏盛的患者建议少吃辛辣及油腻、煎炸烹制的食物,以清淡饮食为主,可以用绿豆、薏米做粥服用,蔬菜多选用苦味的,例如苦菊、苦瓜等。心火亢盛的人建议可以用莲子心、竹叶心泡水代茶饮。
肝主藏血,心血大都来源于肝血,心情不舒畅造成肝气郁结就会肝火旺盛,也会使心火旺盛,这种肝火旺盛也可能是由于肾阴不足造成的,可以用疏肝理气和清热泄火的方法治疗,可以用柴胡、黄芩、芍药、生姜、半夏、枳实、大黄等治疗,对于胸胁腹满、心中烦躁、大便不解或者下利、舌苔黄腻、脉弦数有力的症状都有治疗作用,这是《金匮要略》上的方剂,也适应于肝火旺盛的病症,所以肝火旺盛就会造成心火亢盛,对于心火亢盛的还可以在这个方剂的基础上增加清热养阴的中药材,如连翘、栀子、莲子、麦冬、黄连、茵陈等,熬莲子、百合、生薏仁粥,也可以喝菊花、清茶、蒲公英、栀子、苦瓜等都有降心火的效果。
肾在人体中主水和津液,五脏六腑之液非肾阴不化,肾阴可以滋润五脏六腑,心主君火,在正常情况下心火下降才能使肾水不寒、肾水上升才可以降心火,这就是中医所讲的心肾相交,一旦失调就会造成上热下寒,心火独亢于上、而肾水寒于下,这种情况在人体中非常多见,经常会见到面色潮红、口舌生疮、失眠健忘、心中烦躁的人,但是却四肢不温、小腹冰凉或者小腹疼痛、大便溏稀等,造成的主要原因是肾阴不足导致的心火亢盛,治疗的方法是交通心肾、滋阴降火,可以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等都有较好的治疗心肾不交的作用,对于心火旺盛有很好的泻心火的效果,也可以熬绿豆、赤小豆、山药、枸杞、百合粥喝,也有降心火的作用。
心脉痹阻
本证可兼见气虚、阳虚、阴虚、血虚,还有寒凝(一派实寒证)、痰阻等证。 见有兼证则可辨作心气虚心脉痹阻,血瘀心脉痹阻,寒凝痰阻心脉痹阻等。
心血瘀阻证
临床表现:心胸疼痛,如刺如绞,痛有定处,入夜为甚,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痛引肩背,伴有胸闷,日久不愈,可因暴怒、劳累而加重,舌质暗红,或紫暗,有瘀斑,脉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方剂:血府逐瘀汤加减。
常用中药:川芎、桃仁、红花、赤芍、柴胡、桔梗、枳壳、当归、生地、降香、郁金。
气滞心胸证
临床表现:心胸满闷,隐痛阵发,痛无定处,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或兼有脘腹胀闷,得嗳气或矢气则舒,苔薄或薄腻,脉细弦。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通络。
方剂:柴胡疏肝散加减。
常用中药:柴胡、枳壳、赤芍、香附、陈皮、川芎。
痰浊闭阻证
临床表现:胸闷重而心痛微,痰多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遇阴雨天而易发作或加重,伴有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咯吐痰涎,舌体胖大且边有齿痕,苔浊腻或白滑,脉滑。
治法:通阳泄浊,豁痰宣痹。
方剂: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
常用中药:瓜蒌、薤白、半夏、南星、竹茹、人参、茯苓、甘草、石菖蒲、陈皮、枳实。
寒凝心脉证
临床表现:卒然心痛如绞,心痛彻背,喘不得卧,多因气候骤冷或骤感风寒而发病或加重,伴形寒,甚则手足不温,冷汗自出,胸闷气短,心悸,面色苍白,苔薄白,脉沉紧或沉细。
治法:辛温散寒,宣通心阳。
方剂: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
常用中药:桂枝、细辛、薤白、瓜蒌、当归、芍药、甘草、枳实、厚朴、大枣。
胸痹的中医辨证分型:心血瘀阻证、气滞心胸证、痰浊闭阻证、寒凝心脉证、气阴两虚证、心肾阴虚证、心肾阳虚证,方药具体如下。
1、心血瘀阻证:其主要表现为胸部疼痛,刺痛或闷痛,痛有定处,夜间尤为明显,伴有胸闷,日久不愈,或因为暴怒、劳累而加重,舌质紫暗,有瘀斑,舌下络脉青紫迂曲,脉弦涩或结代。方药可遵医嘱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2、气滞心胸证:其主要表现为胸部闷痛,隐痛,痛无定处,呈阵发性,时时出长气,遇精神刺激时容易诱发或加重,或伴有胃脘腹部胀满,得嗳气或矢气缓解,苔薄或薄腻,脉细弦。方药可遵医嘱应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3、痰浊闭阻证:其主要表现为心前区闷痛,气短痰多,肢体沉重,形体肥胖,遇阴雨天而易发作或加重,伴有精神倦怠,肢体乏力,食欲不佳,大便稀溏,咯吐痰涎,舌体胖大且边有齿痕,苔浊腻或白滑,脉滑。方药可遵医嘱应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
4、寒凝心脉证:其主要表现为突然出现心前区绞痛,疼痛剧烈,气短喘息,甚至不能平卧,多因气候骤冷或骤感风寒而发病或加重,伴有肢体不温,冷汗自出,胸闷,心悸,面色苍白,苔薄白,脉沉紧或沉细。方药可遵医嘱应用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
5、气阴两虚证:其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心前区隐痛,遇劳加重,心悸,气短,伴有神情倦怠,四肢乏力,呼吸声音低微,面色无华,易汗出,舌质淡红,舌体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虚细缓或结代。方药可遵医嘱应用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加减。
6、心肾阴虚证:其主要表现为胸部闷痛或灼痛,心悸盗汗,烦躁不安失眠,腰酸膝软,头晕耳鸣,口干,大便秘结,舌红少津,苔薄或剥,脉细数或促代。方药可遵医嘱应用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加减。
7、心肾阳虚证:其主要表现为胸闷,心悸气短,汗出,遇劳加重,面色苍白,神情倦怠,怕冷,四肢不温或下肢肿胀,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或腻,脉沉细迟。方药可遵医嘱应用参附汤合右归饮加减
痰迷心窍
痰迷心窍,病证名。 又称痰阻心窍、痰蒙 心包 。 指痰浊 阻遏 心神,引起 意识障碍 。 症见神识模糊、精神抑郁或举止失常、喃喃自语,或昏倒于地、不省人事、喉中痰鸣,苔白腻, 脉滑 等。 治宜 豁痰 开窍,方如 导痰汤 合 苏合香丸 。 病因 痰迷心窍证多由温浊内留,久而 化痰 ,或情志不畅,郁而生痰引起。
痰蒙神窍证,中医病证名。是指因感受外邪,久病体虚,致肺虚不能布津,脾虚不能转输,肾虚不能蒸化,痰浊潴留益甚。痰浊壅盛,蒙蔽心窍,心神失主,肝肾失养,阴虚火旺,引动肝风所表现的神志恍惚,抽搐,苔白腻或黄腻,舌质暗红,脉细滑数的一类病证。本病证见于肺胀。
痰迷心窍的患者必须采取化痰除湿、顺气解郁、辛温开窍、除痰熄风等方法进行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二陈丸、橘红片、通宣理肺丸、牛黄清心丸等。此外,也可以采取方剂涤痰汤,涤痰汤具有涤痰开窍、益气扶正之功效,适用于中风痰迷心窍证。
涤痰汤加减。
常用中药
半夏、茯苓、胆南星、竹茹、枳实、菖蒲、远志。
痰火扰心
痰火扰心是中医的一个诊断名称,就是痰与火交结在一块上扰心神的一种疾病。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有运化水湿的作用,所以如果当脾气虚,水湿内停,郁而化热就会形成痰热或者痰火的症状。而火性炎上,所以可以出现痰火上炎,扰动心神而出现一系列以心烦不寐、胸闷、心悸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这种情况在治疗上主要以清热化痰为主,临床上常选用黄连温胆汤进行治疗,或者也可以选用中成药清火栀麦片或者银翘解毒丸进行调理。平时这种情况也不应该多吃辛辣刺激或者肥甘厚腻的食物,避免加重痰火的症状。
痰火扰心型心悸
症状:—心悸时发时止,受惊易作,胸闷烦躁,失眠多梦,口干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方药:黄连温胆汤。
方中黄连苦寒泻火,清心除烦;温胆汤清热化痰。全方使痰热去,心神安。可加栀子、黄芩、全瓜蒌,以加强清火化痰之功。可加生龙骨:生牡蛎、珍珠母、石决明镇心安神。若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泻热通腑。火热伤阴者,加沙参、麦冬、玉竹、天冬、生地滋阴养液。
重症心悸时应予心电监护,中西药物综合抢救治疗,常用的中药抢救措施有:①脉率快速型心悸可选用生脉注射液静脉缓慢注射,或静脉滴注,也可用强心灵、福寿草总甙、万年青甙,缓慢静注。②脉率缓慢型心悸可选用参附注射液或人参注射液缓慢静注或静脉滴注。
治法
清心泻火,涤痰醒神
方药:生铁落饮加减。
常用中药:龙胆草、黄连、连翘、胆星、贝母、橘红、竹茹、石菖蒲、远志、茯神、生铁落、朱砂、玄参、天冬、麦冬、丹参。
针灸治疗
主穴取人中、郄门、大椎、大陵;配穴内关、丰隆、少窗等穴,均取泻法、重刺激,持续捻针,育至病人安静,或有睡意时,留针不捻,留针15-20分钟后取针。狂症发作再加环跳(双),用四寸粗针,行强刺激,有安神定志作用。
转归预后
本证在杂病中多见于狂证,在外感热病中多见于高热后谵妄之证。在杂病中不易速愈,治疗既要清痰火之标,更须调节脏腑的阴阳偏颇。在外感热病中病变严重,但若能治之及时,措施得力,痰火清而高热平,精神可迅速恢复正常。也有部分痰火扰心证仅表现为失眠、烦热、胸闷、痰粘、苔黄腻等轻症,一般投以清心火、化痰浊、定神志为法,均可获效。
小肠湿热证
小肠与心互为表里,心火亢盛,循经下移小肠,使小肠清浊难分,浊热下注,蒸腾膀胱,引起尿黄尿热;气机不利,则小便涩滞疼痛;热伤血络,则尿中带血;热邪扰心,则心烦不安;上扰舌窍,则口舌生疮;热邪伤津,则口渴;小肠、膀胱气机失调,则脐腹胀痛;舌红苔黄,脉数,均为实热之征。
小肠与心互为表里,心火亢盛,循经下移小肠,使小肠清浊难分,浊热下注,蒸腾膀胱,引起尿黄尿热;气机不利,则小便涩滞疼痛;热伤血络,则尿中带血;热邪扰心,则心烦不安;上扰舌窍,则口舌生疮;热邪伤津,则口渴;小肠、膀胱气机失调,则脐腹胀痛;舌红苔黄,脉数,均为实热之征。
4、治法:清心通淋。
5、方药:小蓟饮子(《玉机微义》),生地、小蓟、滑石、木通、蒲黄、藕节、淡竹叶、当归、山栀子、甘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