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科常用中成药
儿科常用方剂50首!(附具体中药)
1.人参五味子汤
[来源]《幼幼集成》
[组成]人参 白术 茯苓 五味子 麦冬 炙甘草 生姜 大枣
[功用]益气健脾。
[主治]肺脾气虚证。
2.七味白术散
[来源]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藿香 木香 葛根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功用]健脾止泻。
[主治]脾虚泄泻。
3.八正散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木通 萹蓄 车前子 瞿麦 滑石 炙甘草 大黄 山栀 灯心
[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湿热下注之淋证。
4.三拗汤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麻黄 杏仁 甘草
[功用]宣肺解表。
[主治] 风寒袭肺证。
5.三子养亲汤
[来源]《韩氏医通》
[组成]苏子 白芥子 莱菔子
[功用]降气快膈,化痰消食。
[主治]痰壅气滞证。
6.大青龙汤
[来源]《伤寒论》
[组成]麻黄 桂枝 杏仁 炙甘草 石膏 生姜 大枣
[功用]解表清里 定喘止咳。
[主治]外寒内热之哮喘。
7.三妙丸
[来源]《医学正传》
[组成]苍术 黄柏 牛膝
[功用]清热燥湿。
[主治]湿热下注证。
8.小建中汤
[来源]《伤寒论》
[组成]桂枝 白芍 炙甘草 生姜 大枣 饴糖
[功用]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主治]虚寒腹痛。
9.小青龙汤
[来源]《伤寒论》
[组成]麻黄 桂枝 芍药 细辛 半夏 干姜 五味子 甘草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内饮证,寒哮。
10. 小柴胡汤
[来源]《伤寒论》
[组成]柴胡 黄芩 人参 甘草 半夏 生姜 大枣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伤寒少阳证。
11. 六君子汤
[来源]《医学正传》
[组成]人参 白术 茯苓 陈皮 半夏 甘草
[功用]益气健脾,燥湿化痰。
[主治]脾虚夹湿证。
12. 六味地黄丸
[来源]《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熟地黄 山萸肉 干山药 泽泻 牡丹皮 茯苓
[功用]滋阴补肾。
[主治]肾阴虚证。
13. 五虎汤
[来源]《医宗金鉴》
[组成]麻黄 杏仁 石膏 甘草 细茶 生姜
[功用]泻肺降气,定喘涤痰。
[主治]痰热闭肺证。
14. 五皮饮
[来源]《三因极-病证方论》
[组成]桑白皮 生姜皮 陈皮 大腹皮 茯苓皮
[功用]利水消肿,理气健脾。
[主治]水肿皮水。
15. 五苓散
[来源]《伤寒论》
[组成]猪苓 泽泻 白术 茯苓 桂枝
[功用]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主治]水湿内停、痰饮、蓄水证。
16. 不换金正气散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苍术 厚朴 陈皮 藿香 甘草
[功用]调和脾胃,运脾开胃。
[主治]脾失健运证。
17. 玉女煎
[来源]《景岳全书》
[组成]石膏 熟地 麦冬 牛膝 知母
[功用]清胃热,滋肾阴。
[主治]胃热阴虚证。
18. 玉屏风散
[来源]《医方类聚》
[组成]防风 黄芪 白术
[功用]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表虚自汗证。
19. 四逆汤
[来源]《伤寒论》
[组成]附子 干姜 甘草
[功用]回阳救逆。
[主治]少阴病。
20. 四神丸
[来源]《内科摘要》
[组成]肉豆蔻 补骨脂 五味子 吴茱萸
[功用]温肾暖脾,固肠止泻。
[主治]脾肾阳虚泻。
21. 甘桔汤
[来源]《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桔梗 甘草
[功用]宣肺利咽。
[主治]咽炎。
22. 生脉散
[来源]《医学起源》
[组成]人参 麦冬 五味子
[功用]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主治]气阴两虚证。
23. 华盖散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麻黄 桑白皮 紫苏子 杏仁 赤茯苓 甘草 陈皮
[功用]宣肺解表,祛痰止咳。
[主治]风寒咳嗽。
24. 导赤散
[来源]《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木通 生地黄 生甘草梢 灯心 竹叶
[功用]清心利水养阴。
[主治]心经火热证。
25. 防己黄芪汤
[来源]《金匮要略》
[组成]防己 黄芪 甘草 白术 生姜 大枣
[功用]益气祛风,健脾利水。
[主治]风水或风湿证。
26. 血府逐瘀汤
[来源]《医林改错》
[组成]当归 生地黄 牛膝 红花 桃仁 柴胡 枳壳 赤芍药 川芎 桔梗 甘草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血瘀证。
27. 百合固金汤
[来源] 《医方集解》
[组成] 生地黄 熟地黄 麦门冬 百合 白芍 当归 贝母 甘草 玄参 桔梗
[功用] 滋肾保肺,止咳化痰。
[主治] 肺肾阴虚,虚火上炎证。
28. 异功散
[来源] 《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陈皮
[功用] 益气健脾,行气化滞。
[主治] 脾胃气虚兼气滞证。
29. 杏苏散
[来源] 《温病条辨》
[组成] 杏仁 苏叶 橘皮 半夏 桔梗 枳壳 前胡 茯苓 甘草 大枣 生姜
[功用] 轻宣凉燥,理肺化痰。
[主治] 外感凉燥证。
30. 黄芪桂枝五物汤
[来源] 《金匮要略》
[组成] 黄芪 桂枝 芍药 生姜 大枣
[功用] 调和营卫。
[主治] 虚证感冒。
31. 沙参麦冬汤
[来源] 《温病条辨》
[组成] 沙参 麦门冬 玉竹 甘草 桑叶 白扁豆 天花粉
[功用] 清养肺胃,生津润燥。
[主治] 肺胃阴虚证。
32. 补阳还五汤
[来源] 《医林改错》
[组成] 生黄芪 当归尾 赤芍药 川芎 地龙 桃仁 红花
[功用] 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 中风,脑瘫恢复期。
33. 良附丸
[来源] 《良方集腋》
[组成] 高良姜 香附
[功用] 行气疏肝,祛寒止痛。
[主治] 气滞寒凝证。
34. 泻白散
[来源] 《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 桑白皮 地骨皮 甘草 粳米
[功用] 清泻肺热,平喘止咳。
[主治] 肺热喘咳证。
35. 参苓白术散
[来源]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薏苡仁 桔梗 山药 白扁豆 莲子肉 砂仁 大枣
[功用] 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主治] 脾虚夹湿证。
36. 金匮肾气丸
[来源] 《金匮要略》
[组成] 干地黄 山萸肉 山药 茯苓 泽泻 丹皮 桂枝 附子
[功用] 补肾助阳。
[主治] 肾阳不足证。
37. 青蒿鳖甲汤
[来源] 《温病条辨》
[组成] 青蒿 鳖甲 生地黄 知母 丹皮
[功用] 养阴透热。
[主治] 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
38. 定喘汤
[来源] 《摄生众妙方》
[组成] 麻黄 白果 黄芩 半夏 款冬 桑白皮 甘草 杏仁 苏子
[功用] 宣肺降气,清热化痰。
[主治] 哮喘外寒内热证。
39. 茵陈蒿汤
[来源] 《伤寒论》
[组成] 茵陈 栀子 大黄
[功用] 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 湿热黄疸。
40. 保和丸
[来源] 《丹溪心法》
[组成] 山楂 六曲 半夏 茯苓 陈皮 连翘 莱菔子
[功用] 消食和胃。
[主治] 食积。
41. 养阴清肺汤
[来源] 《重楼玉钥》
[组成] 生地黄 麦门冬 玄参 丹皮 白芍药 贝母 甘草 薄荷
[功用] 养阴清肺,解毒利咽。
[主治] 肺气阴虚证。
42. 射干麻黄汤
[来源] 《金匮要略》
[组成] 射干 麻黄 细辛 半夏 紫菀 款冬花 五味子 生姜 大枣
[功用] 宣肺祛痰,下气止咳。
[主治] 咳而上气,喉中有水鸡声者。
43. 麻杏石甘汤
[来源] 《伤寒论》
[组成] 麻黄 杏仁 石膏 甘草
[功用] 辛凉宣肺,清热平喘。
[主治] 表邪未解,肺热咳喘证。
44. 清热泻脾散
[来源] 《医宗金鉴》
[组成] 山栀 石膏 黄连 黄芩 生地黄 赤苓 灯心
[功用] 清心泻脾。
[主治] 心脾积热证。
45. 菟丝子散
[来源] 《医宗必读》
[组成] 菟丝子 鸡内金 肉苁蓉 牡蛎 附子 五味子
[功用] 温补肾阳,固涩小便。
[主治] 肾气不足证。
46. 参附龙牡救逆汤
[来源] 《验方》
[组成] 人参 附子 龙骨 牡蛎 白芍 炙甘草
[功用] 温补心阳,救逆固脱。
[主治] 心阳虚衰证。
47. 温胆汤
[来源] 《千金要方》
[组成] 半夏 陈皮 甘草 竹茹 枳实 生姜
[功用] 理气化痰,清胆和胃。
[主治] 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
48. 犀角地黄汤
[来源] 《千金要方》
[组成] 犀角 生地 丹皮 芍药
[功用] 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主治] 热入血分证,热伤血络证。
49. 新加香薷饮
[来源] 《温病条辨》
[组成] 香薷 银花 鲜扁豆花 厚朴 连翘
[功用] 祛暑解表,清热化湿。
[主治] 暑邪感冒。
50. 缩泉丸
[来源] 《校注妇人良方》
[组成] 山药 乌药 益智仁
[功用] 温肾祛寒,缩尿止遗。
[主治] 膀胱虚寒证。
小儿柴桂退热颗粒
主要成分:柴胡、桂枝、葛根、浮萍、黄芩、白芍、蝉蜕。
方中柴胡、桂枝为温热的药,善于散外寒;黄芩、白芍为凉性的药,善于清里热;葛根、浮萍、蝉蜕善于透邪。小儿柴桂退热颗粒表里双解,寒热兼顾。
用于小儿外感发热,症见发热、流涕、头身痛、口渴、咽红、溲黄、便干。
小儿七星茶
主要成分:山楂、稻芽、薏苡仁、淡竹叶、蝉蜕、钩藤、甘草。
方中薏苡仁健脾祛湿利尿;山楂、稻芽消食导滞;淡竹叶清心火、利小便;蝉蜕、钩藤定惊安神;甘草则用来调和诸药。诸药合用。
本品可以有效祛除心、肝、胃肠之火,对小儿消化不良、不思饮食、夜惊夜啼、烦躁易惊、二便不畅等上火症状有显著的疗效。
小儿感冒颗粒
主要成分:广藿香、菊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地黄、地骨皮、白薇、薄荷、石膏。
方中广藿香芳香化湿、和胃止呕、祛暑解表;薄荷、菊花疏风散热、解肌透表;连翘、大青叶、板蓝根清热解毒、利咽消肿;地黄、地骨皮、白薇、石膏凉血清热,诸药共奏清热解表之功。
用于小儿风热感冒,症见发热,头胀痛、咳嗽痰粘、咽喉肿痛。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主要成分:连翘、淡豆豉、薄荷、荆芥、栀子、大黄、青蒿、赤芍、槟榔、厚朴、黄芩、半夏、柴胡、甘草。
方中连翘、淡豆豉、薄荷、荆芥、栀子、青蒿、黄芩、柴胡疏散风热、清解邪气;槟榔、厚朴、半夏、大黄消食导滞。诸药共奏疏风解表,清热导滞之功。
用于小儿风热感冒挟滞证,症见发热咳嗽,鼻塞流涕,咽红肿痛,纳呆口渴,脘腹胀满,便秘或大便酸臭,溲黄等。
午时茶颗粒
主要成分:红茶、广藿香、羌活、紫苏叶、苍术、连翘、厚朴、六神曲、山楂、麦芽、甘草、柴胡、防风、白芷、川芎、前胡、陈皮、枳实、桔梗。
方中防风、广藿香、羌活、白芷、柴胡、紫苏叶等发表散寒;六神曲、麦芽、山楂、陈皮、枳实等理气健脾,消食化积;厚朴、苍术化湿和中健脾;柴胡、桔梗宣肺化痰止咳;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具有祛风解表,化湿和中的功效。
用于风寒外感初起并挟食滞,症见头痛咳嗽,流清鼻涕、脘腹胀满,饮食不振,呕恶腹泻。
复方鲜竹沥口服液
主要成分:鲜竹沥、鱼腥草、生半夏、生姜、枇杷叶、桔梗、薄荷油。
方中鲜竹沥清热化痰;鱼腥草清热解毒;生半夏化痰;生姜温化痰涎,同时制约鲜竹沥的寒性;枇杷叶降气、清肺热;桔梗解毒排脓;薄荷清利咽喉。诸药合用,起到清热化痰的功效。
用于痰热所致的咳嗽,症见咳嗽频繁、痰黄黏稠难咳、发热口渴、面红耳赤、烦躁不安、舌质发红、舌苔黄腻。
金振口服液
主要成分:山羊角、平贝母、大黄、黄芩、青礞石、石膏、人工牛黄、甘草。
方中山羊角清热镇痉、平肝熄风;平贝母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大黄清热泻火;黄芩清热凉血。此方大多为清热、凉血、解毒、化痰的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
用于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符合痰热咳嗽者,表现为发热、咳嗽、咳吐黄痰、咳吐不爽、舌质红、苔黄腻等。
小儿导赤片
主要成分:大黄、滑石、地黄、栀子、木通、茯苓、甘草。
方中大黄苦寒泻下;木通清利小肠,与滑石利水通淋;茯苓利水消肿;栀子清热泻火;地黄凉血滋阴,以防清热伤阴;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共奏清热利便之功。
用于胃肠积热,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牙龈出血,腮颊肿痛,暴发火眼,大便不利,小便赤黄。
启脾口服液
主要成分: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山药、莲子、山楂、六神曲、麦芽、泽泻。
方中人参、白术健脾补气;茯苓健脾渗湿;山药、莲子健脾止泻;山楂、六神曲、麦芽化积消食;陈皮醒脾理气;泽泻利水渗湿;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共奏消补兼施,健脾消积之效。
用于小儿疳积、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便溏等症。
醒脾养儿颗粒
主要成分:毛大丁草、山栀茶、一点红、蜘蛛香。
方中毛大丁草主治脾胃虚弱、反复呕吐、小儿疳积;一点红治疗小儿气血虚弱萎黄消瘦、多虚汗;蜘蛛香主治小儿食疳诸积、肚大肢瘦;山茶养血补虚弱,镇静安神。四药合用具有健脾开胃,养血安神,固肠止泻之功效。
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儿童厌食、腹泻、便溏、烦燥盗汗、夜尿多。
四磨汤口服液
主要成分:木香、枳壳、乌药、槟榔。
方中木香理气调中、燥湿化痰;乌药辛温香窜,行气疏肝解郁;槟榔辛温降泄,破积下气;枳壳能破气、行痰、消积。诸药共奏顺气降逆、消积止痛之功。
用于婴幼儿乳食内滞证、食积证,症见腹胀、腹痛、啼哭不安、厌食纳差、腹泻或便秘。
保和口服液
要成分:山楂、茯苓、莱菔子、六神曲、陈皮、麦芽、半夏、连翘。
方中半夏降逆止呕;陈皮理气开胃,燥湿化痰;茯苓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山楂、神曲、麦芽消食除积。连翘清热解毒。诸药合用,有助于强健脾胃,对小儿伤食型腹泻的相关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症见食积停滞,脘腹胀满,嗳腐吐酸,不欲饮食、腹泻。
玉屏风颗粒
主要成分:黄芪、防风、白术。
方中黄芪补脾气、补肺气;白术健脾养胃;防风祛风止痛。以上这三味中药合用,既能补自身,还能够防止外邪入侵。
用于儿童体虚反复感冒,症见盗汗、自汗、流鼻涕、打喷嚏、鼻炎。
1、小儿化滞散:健脾和胃,消食化滞
2、健脾消食丸:健脾,消食,化积
3、回春散:清热定惊,驱风祛痰
4、婴儿健脾散:健脾,消食,止泻
5、健儿药丸:破积驱虫,开胃进食
6、消积健儿片:健胃,消食,杀虫
7、儿童咳液:清热润肺,祛痰止咳
8、儿童清肺口服液:清肺,化痰,止咳
9、小儿喜食糖浆:健脾,消食,化积
10、儿感清口服液:解表清热,宣肺化痰
11、小儿解表颗粒:宣肺解表,清热解毒
12、宝儿康糖浆:补气健脾,开胃消食,渗湿,止泻
13、小儿牛黄清心散:清热化痰,镇惊止痉
14、小儿感冒茶: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15、小儿渗湿止泻散:健脾和胃,渗湿止泻
16、遗尿停胶囊:益气健脾,补肾缩尿
17、小儿脾健灵糖浆:开胃健脾
治疗抑郁的中药主要以疏肝解郁、理气健脾、行气活血为主,常用的中成药有舒肝解郁胶囊、逍遥散、越鞠丸、柴胡疏肝散、半夏厚朴汤等。
1.舒肝解郁胶囊
主要成分有刺五加、贯叶金丝桃。其中,贯叶金丝桃具有解郁、理气、化湿热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贯叶金丝桃有一定的抗焦虑抑郁、增强记忆力的作用,而刺五加具有益气健脾、补肾安神的功效,能起到镇静安神、抗疲劳的作用,诸药合用,具有舒肝解郁、安神定志、益气健脾的功效,对肝郁脾虚的轻中度抑郁症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2.逍遥散
主要成分有当归、甘草、白芍、茯苓、白术、柴胡等。其中,柴胡疏肝解郁,白芍、当归养血柔肝,白术、茯苓健脾养心,诸药合用,具有疏肝解郁、养血健脾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肝气郁结、血液亏虚、脾弱等症状。
3.越鞠丸
主要成分为香附、川芎、栀子、苍术、神曲等。其中香附疏肝理气、散结止痛;川芎性走散,
通达肝经,行气活血,诸药合用,具有行气解郁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气郁,血郁,痰郁,火郁,湿郁,食郁这六种郁证。表现为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吞酸呕吐,饮食不化等症状,
4.柴胡疏肝散
主要成分为柴胡、陈皮、川芎、香附、枳壳、甘草、薄荷、豆蔻等。其中川芎行气活血;香附疏肝理气;陈皮辛散苦降,擅长理气,诸药合用,具有疏肝活血、行气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肝郁气滞,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所导致的胸肋部疼痛、胸闷、情志抑郁、易怒、腹部胀满等症状。
5.半夏厚朴汤
主要成分为半夏、厚朴、茯苓、生姜、紫苏等。其中半夏辛开散结,可化痰消痞;茯苓可益气解表;厚朴可温中化痰,诸药合用,具有行气散结(使机体的气机顺畅,化解结块),降逆化痰(纠正逆行的气机,清除体内痰邪)的功效,主要治疗肝气郁结、脘腹胀满,气滞及痰湿阻滞等症状。
小孩子健脾的中成药
小儿脾虚主要表现为,小孩不喜欢吃饭、挑食严重、体重偏瘦、头发枯黄、容易呕吐、腹泻。
1、小儿复方鸡内金散
成分:六神曲、鸡内金及其他添加物。
适应人群:小孩吃东西消化不良,引起的呕吐、腹泻。
小儿复方鸡内金散的功效:健脾、开胃、消食导滞。治疗消化不良,容易食积的小孩使用。
2、江中小儿健胃消食片
成分:山楂、麦芽、山药、陈皮、太子参及其他添加物。
适应人群:小孩不爱吃饭,挑食。
江中小儿健胃消食片的功效:健脾,助消化,开胃。治疗小孩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3、小儿健脾颗粒
成分:芡实、茯苓、莲子、山药。
适应人群:不爱吃饭,容易胃痛喝热水会缓解,经常拉肚子。
小儿健脾颗粒的功效:健脾,治疗脾胃虚寒,开胃,消食。治疗脾胃虚寒小孩的,消化不良,胃痛、腹泻。
4、醒脾养儿颗粒
成分:蜘蛛香、山栀茶、毛大丁草、一点红及其他添加物。
适应人群:小孩厌食,经常拉肚子,容易尿床。
醒脾养儿颗粒的功效:健脾开胃,安神养血。治疗因为脾气虚弱导致的厌食,夜间尿床。
小儿消化不良是儿科消化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之一,以腹胀最为常见,并且腹胀常常导致患儿的饮食不佳,影响小儿的正常营养摄取,其他的症状上腹部疼痛、早饱、嗳气、厌食、烧心、反酸、恶心和呕吐等。对于小儿的消化不良治疗,我们往往会推荐一些更加“温和”的药物,如助消化药、中成药,或者是辅助一些外用的穴位贴,而相应的促胃动力药物则推荐的不多。助消化药类
01 复方胃蛋白酶颗粒 由胃蛋白酶、山楂、维生素B1组成,用于消化不良、食欲缺乏,其中胃蛋白酶能分解实物中的蛋白质变成小分子的多肽和氨基酸;维生素B1参与体内辅酶的形成,能维持正常糖代谢及神经、消化系统功能;山楂具有消食健胃的功效,尤其适合肉食进食过多引起的消化不良、腹胀痞满。 02 乳酸菌素片 乳酸菌素片的主要成分是乳酸菌素,乳酸菌素是乳酸菌在代谢过程中,合成的一种对亲缘性较近的细菌具有抑菌活性的多肽或蛋白类物质。其能抑制肠内致病菌的生长、促进肠道内有益菌的生长、增强肠道消化功能、促进胃液的分泌、提高肠道的免疫能力、可以治疗消化不良、便秘、腹泻、肠炎等疾病。
03 干酵母片
干酵母是啤酒酵母菌的干燥菌体,富含B族维生素,对消化不良有辅助治疗作用。
04 益生菌类
此类药物种类较多,如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布拉氏酵母菌散、酪酸梭菌活菌散以及保健类的益生菌粉等,这些益生菌能通过补充肠道正常菌群,纠正菌群失调、分泌抑菌或杀菌物质、增强肠道免疫功能、参与多种维生素的合成、促进消化,达到改善胃肠道功能和促进肠健康的作用,适合消化不良儿童的胃肠道调理。
常用治疗积食的中药有哪些?(既是中药,又是食物)
山楂 善消肉积,能活血化瘀
麦芽 善消乳积,消面食之积
谷芽 较麦芽消食力量弱,能促进消化不伤胃气
神曲 善消陈腐积食
莱菔子 善消面食之积,能除胀
鸡内金 善消诸积
单纯积食
针对积食轻症:小儿复方鸡内金散,大山楂丸,小儿消食颗粒,积食颗粒
针对积食发热:保和丸
针对积食较重伴有便秘:小儿化食丸
针对湿热积食:枳实导滞丸
脾虚夹积(既有积食,又有脾虚)
健胃消食片,健脾消食丸,小儿香橘丸
如果腹胀突出、脾虚明显:启脾丸,小儿健脾丸
如果厌食突出:小儿健脾开胃合剂
如果脾胃虚寒:小儿健脾颗粒
如果脾虚明显腹泻:婴儿健脾散,脾可欣
如果脾虚明显气血不足:儿康宁糖浆
积食兼证(积食可引起感冒发热、夜啼等)
积食化热伴夜惊:小儿七星茶
积食化热伴夜惊、虫积:保儿安颗粒
久滞化热兼外感风热:清热化滞颗粒
积食内热有痰:小儿百寿丹
常用茶饮或小方子:
焦三仙、炒鸡内金、炒莱菔子
消导散:鸡内金 炒麦芽 炒神曲 炒山楂 陈皮 炒扁豆
三甲散:制鳖甲 制龟板 炮山甲 鸡内金 炒大白 砂仁 泻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