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调制:4红曲米与他汀类药物前体

千金方之约2024-05-19
红曲米与他汀类药物前体 红曲米是一种中药,一般是以糯米、粳米等为原料,使用红曲霉菌发酵而成的紫红色或棕红色米粒。具有健脾消食、活血化瘀等功效,补充营养、预防...
公众号广告


红曲米与他汀类药物前体

红曲米的功效与作用 红曲米的食用方法有哪些

他汀类药物的分类,具体药效详解 - 知乎

 

红曲米是一种中药,一般是以糯米、粳米等为原料,使用红曲霉菌发酵而成的紫红色或棕红色米粒。 具有健脾消食、活血化瘀等功效,补充营养、预防贫血等作用,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头晕、消化不良等副作用等。 红曲米味甘性温,具有健脾消食、活血化瘀、降压降脂等功效,可以辅助治疗饮食积滞、产后恶露不干净、跌打损伤等病症,对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降低总胆固醇等有重要作用。

红曲菌Monascus spp.隶属真菌门子囊菌亚门不整囊菌纲散囊菌目红曲科红曲属,以菌丝体及孢子入药,菌株大致可分为3种:安卡红曲霉Monascus ankasp.、丛毛红曲霉Monascus pilosusSato及紫色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Went。其培养物大多呈现紫红色,古代称丹曲,又称红曲,主要以大米为原料,接种红曲菌发酵而成。

红曲在我国的使用历史已有1000余年之久,广泛用于中药、酿酒、食品着色等方面。红曲味甘,性温,归肝、脾、胃、大肠经,具有消食和胃、活血止痛、健脾燥胃之功效。现代研究表明,其含有的他汀类、脂肪酸、甾醇、色素等成分具有调节血脂、抗炎、抗肿瘤、抗氧化等药理作用。20世纪70年代,日本学者从红曲中分离筛选出了具有调节血脂作用的生理活性物质莫纳可林K,掀起了对红曲研究的热潮,至今已取得了斐然成果。本文主要对红曲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化学成分

1.1 莫纳可林类

在红曲霉的发酵产物中,莫纳可林K以开环的酸型和闭环的内酯型2种形态存在。一般情况下,内酯型莫纳可林K比酸型的稳定性高,在酸性环境下,莫纳可林K会由酸型转变为内酯型。莫纳可林K在水溶液中的饱和质量浓度可达553.6mg/mL,且以酸型莫纳可林K为主,内酯型莫纳可林K在水中溶解性较差,易生成结晶或沉淀。加热会导致莫纳可林K降解,并且酸型和内酯型莫纳可林K的降解作用相差不大;光照可促进莫纳可林K的分解。

1.2 甾醇类

麦角甾醇又称麦角固醇,是红曲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维生素类化合物,也是微生物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之一。麦角甾醇为维生素D2的前体物质之一,经紫外线照射发生结构转化生成维生素D2,参与人体内钙和磷的代谢,并影响细胞增殖分化。研究发现,维生素D2还和癌症、骨质疏松症、自发性免疫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有关。麦角甾醇可显著降低糖尿病肾病模型小鼠的血糖水平,为麦角甾醇用于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1.3 红曲色素

红曲色素是红曲霉的次级代谢产物,其本质是聚酮类化合物,主要由红、橙、黄3类色素组成[27]。至今被发现红曲色素已达54种,红曲色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6种成分,即黄色的红曲素和安卡红曲黄素、红色的红斑红曲胺和红曲玉红胺、橙色的红斑红曲素和红曲玉红素,化学结构见图3。红色色素占红曲色素含量的大部分,所以红曲在视觉上呈现深红色。近年来黄色素与橙色素的抗肿瘤作用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其对多种恶性肿瘤细胞均具有抑制作用。刘燕玲等实验证明红曲黄色素对高脂血症小鼠具有显著的肝脏保护作用,并能有效调节血脂,作用机制可能与脂代谢调节和激活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途径刺激脂肪酸氧化有关。

3 药理作用

3.1 调脂

红曲中分离得到的莫纳可林类化合物是主要的调脂活性物质,具有安全、低毒、高效的特点。其结构与人体内的HMG-CoA还原酶非常相似,而该酶是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莫纳可林类化合物可与HMG-CoA还原酶产生竞争性抑制,从而阻止或减少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达到调血脂的目的。与精制洛伐他汀相比,红曲提取物中的莫纳可林K生物利用度更高,降胆固醇作用更有效。研究显示,部分患者在服用他汀类药物时会产生肌肉损伤等不良反应,而以红曲作为高胆固醇患者的食物补充剂时,可显著减轻不良反应。

3.2 抗氧化

张红林等对古田红曲甲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得到了具有抗氧化活性的亚油酸和α-亚麻酸,印证了红曲的抗氧化活性。吴坤等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了红曲黄色素脂质体,抗氧化性实验表明该脂质体可有效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陆方菊等[42]发现红曲是红曲酒中多酚类物质的重要来源,且红曲酒的抗氧化活性随着红曲添加量的增多而增强。研究显示,天然红色红曲色素的抗氧化活性明显高于橙色和黄色红曲色素,但其疏水性限制了其在医药及食品等领域的应用,有待于进一步开发。

3.3 抗肿瘤

红曲中的多种物质都具有抗肿瘤活性,如红曲色素、红曲多糖、莫纳可林K、麦角甾醇等。在p53基因突变的小鼠肝癌模型中,他汀类药物可通过抑制甲羟戊酸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来抑制胆固醇合成,从而显著抑制肿瘤生长。Tan等研究了红曲霉CGMCC 10910水溶性聚甲基纤维素酶的抗氧化作用。通过研究还原红曲素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确定了其抗肿瘤活性。陈成群等合成了3种红曲色素的衍生物,其抗癌及毒性测试结果表明,三者均具有较好的体外抗癌活性,与紫杉醇相比,红曲色素类物质的代谢产物毒性更小,价格便宜,是一种潜在的抗癌新药物。

3.4 治疗糖尿病

Rajasekaran等采用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模型大鼠对红曲的糖尿病治疗作用进行研究,经红曲治疗后,糖尿病大鼠升高的生化指标明显降低,血脂恢复到正常水平,血糖显著降低,体质量下降,肾脏抗氧化水平提高。红曲不仅有抗糖尿病活性,还能预防由糖尿病引起的高胆固醇血症和肾病。Yoshizaki等[47]采用红曲喂食高脂饮食的小鼠4周后,红曲组小鼠血糖水平明显降低,体质量、附睾白色脂肪组织和脂肪组织总质量均显著低于普通大米组,证明红曲具有减肥和治疗糖尿病的作用。

3.5 抗骨质疏松

研究指出,红曲中的麦角甾醇及他汀类成分为抗骨质疏松的活性物质,红曲醇提取物可明显增加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4,BMP-4)基因在骨质疏松大鼠骨痂组织中的表达,且低剂量(含生药0.1 mg/mL)时作用最明显,可增加骨量和骨小梁数量,降低骨小梁分离度,提高骨密度,有效预防骨质疏松。卢建华等发现,红曲与结合雌激素相似,均能提高成骨细胞活性,降低破骨细胞活性,提高骨密度,其作用机制与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剂/骨保护素信号通路相关。

3.6 抑菌

除药用外,红曲在我国作为食品着色剂和防腐剂已有1000余年历史,自元代以来,我国劳动人民就利用红曲霉发酵产物的抗菌活性腌制鱼、肉制品防腐,红曲一直是国内外天然食用色素的优良选择。红曲中的桔霉素、红曲内酯、红曲色素及其衍生物等均具有抑菌活性。红曲橙色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菌的抑制效果较显著,对大肠杆菌、志贺氏菌和沙门氏菌等革兰阴性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Zhao等研究了红曲霉色素中橙色素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其可以破坏细菌的细胞质膜,从而导致细胞死亡,其最低抑菌浓度为2.5 mg/mL。陈翠贤等在红曲中发现了一种新型抗菌多肽hqP1,对幽门螺杆菌和大肠杆菌均有较好的杀伤作用,且不易产生耐药菌。

3.7 其他

红曲具有抗炎作用,红曲中的洛伐他汀等成分对急性和慢性炎症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应用较小剂量即可达到较理想的抗炎效果,其抗炎机制与消除自由基、抑制炎性因子渗出及脂质过氧化有关。此外,红曲还具有降血压、抗疲劳、抗抑郁等作用。

4 安全性

1931年,桔青霉素(又称桔霉素)被作为抗生素首次从青霉属中分离出来并加以研究,是红曲属真菌和多种青霉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属于真菌毒素。桔青霉素具有抗菌活性,但其具有强烈的肾脏毒性,可引起肾脏肿大、肾小管扩张以及上皮细胞坏死。毒理实验表明,桔青霉素具有神经毒性、肝毒性和肾毒性,还可诱发细胞突变,导致恶性肿瘤,对人体伤害极大。目前,许多国家对红曲发酵产品中的桔霉素含量做出了限量规定:以单位色价计,红曲红色素的限量标准为40 μg/kg,红曲黄色素的限量标准为1000 μg/kg,功能性红曲的限量标准为50 μg/kg。因此,寻找高产低毒菌株、改进发酵方法成为红曲行业的研究热点。

5 临床应用

5.1 在古籍经方中的应用

古代医籍记载,红曲可通过与不同的中药配伍,治疗湿热泻痢、跌打损伤、食积呕逆等疾病。红曲与山楂、神曲、藿香、白头翁等中药配伍可治疗细菌性痢疾、慢性结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与荷叶、绞股蓝、桑叶、泽泻配伍可治疗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等代谢性疾病,与大黄、黄连、水蛭等配伍可治疗糖尿病肾病,与丹参、三七、姜黄、山楂、红花等配伍,消膏调脂,可用于治疗冠心病、脑供血不足,且在历代临床应用中以汤剂和散剂为主。

宋代紫神汤由红曲、藿香叶、水银、硫黄、滑石、丁香组成,方中红曲配伍藿香,可祛湿化痰,用于治疗小儿阴阳不和、中脘痞闷、涎盛呕逆、惊吐不定。家秘消积散中红曲配伍神曲、山楂、鲜麦芽,用于治疗饮食伤脾,积痢不止。神曲煎由神曲、青皮、葛根、枳实、红曲、芫荽根组成,方中红曲入肝脾,消食化积,青皮、枳实行气导滞止痛,神曲健脾和胃,消食调中,主治瘟疫由食积而发者。黄连红曲汤中黄芩、黄连清热燥湿,红曲燥胃,橘红燥湿理气,共奏行气止痢之效。火腿红曲散以陈火腿骨(煅存性,研末)、红曲、松花各等分,研细末,砂糖调,陈酒送下,用以治疗脾泄。

5.2 在现代中成药中的应用

5.2.1 血脂康胶囊(片)

血脂康成分以洛伐他汀为主,另外还含有13种他汀同系物、甾醇、异黄酮、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等天然成分,其在药物的转运和消除等方面均优于洛伐他汀。血脂康应用于临床多年,有确切的调脂效果,此外,血脂康还可用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的辅助治疗。血脂康的调脂作用机制与他汀类药物类似,随着的血脂康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在临床上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已远超过调脂作用,主要由于其主要成分为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且其与多成分发挥协同作用。血脂康调脂的作用机制可概括为保护内皮祖细胞、提高内皮活性、改善氧化应激及减轻炎症反应。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可使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增加3~4倍,同时死亡风险也显著上升。研究指出,血脂康与降压药物联用可发挥协同作用,做到调脂和保护心血管双管齐下,可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而言更易发生血脂异常,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会大大增加患者发生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风险。每粒血脂康胶囊中约含6 mg他汀同系物,血脂康可以对血脂进行全面调节,显著降低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适于糖尿病患者的调脂治疗。

张海川以80例高血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氟伐他汀和血脂康胶囊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结果显示,二者治疗有效率、血清血脂下降情况以及C反应蛋白检测指标均相似,血脂康胶囊在调节LDL-C异常方面作用优于氟伐他汀,同时,血脂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氟伐他汀组;另有文献指出,血脂康减少心血管事件的作用优于普伐他汀。由此可见,血脂康胶囊可作为他汀类药物的替代药物,且有效率高、安全性强、价格经济,值得推广使用。

5.2.2 脂必妥片

1994年,地奥集团推出了首个红曲天然调脂药脂必妥片,再次掀起了洛伐他汀调脂药及红曲研究的热潮。脂必妥主要组分为茯苓、红曲发酵物,调脂效果好且不易发生不良反应,现已成为临床常用的调脂药物。

6 在保健品中的应用

红曲虽然可作为保健品原料,但由于其含有洛伐他汀等显著调脂成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其食用量、不适宜人群等作出明确了规定:红曲推荐量暂定不超过2 g/d。产品中洛伐他汀应当来源于红曲,总洛伐他汀推荐量暂定不超过10 mg/d,且不适宜在少年儿童、孕妇、哺乳人群使用。

目前开发出来的红曲制剂大多是基于红曲中他汀类成分具有调脂作用的产品,除脂必妥、血脂康等药品外,大多为保健品,如红曲胶囊、黄金血康胶囊、红曲灵芝丹参胶囊、沙棘红曲胶囊。

黄金血康胶囊主要组分为红曲粉、丹参提取物及银杏叶提取物,具有调节血脂、降血压的保健功能。红曲灵芝丹参胶囊以灵芝、红曲、丹参为主要原料,灵芝中的灵芝多糖、红曲中的洛伐他汀以及丹参中的丹参素钠、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A均有调血脂的作用。研究证实,红曲灵芝丹参胶囊有显著的辅助调血脂功能。纳豆红曲胶囊以纳豆和红曲为主要原料制成,含有洛伐他汀、红曲色素、纳豆激酶、纳豆菌、异黄酮等多种活性物质,具有红曲和纳豆的双重生物活性,调血脂作用显著。

7 结语与展望

红曲作为一种传统的药食两用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历史十分悠久,古籍中记载红曲常用于化浊、活血化瘀,其提取物及分离出的化合物具有调节血脂、抗肿瘤、抗动脉粥样硬化、抗氧化等广泛的生物活性。中外学者对红曲霉及其代谢产物的分离分析方法、生物活性等进行了较广泛的研究,并开发出了相关药品及保健食品,但红曲的研究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1)基原与资源评估问题:不同来源红曲制品中红曲霉菌株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红曲霉种类的鉴定、不同种类红曲霉代谢产物的分析及构建红曲霉菌株资源库对红曲霉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2)红曲成分-药效关联性问题:红曲的现代药理研究多集中于活血化瘀功能和成分的某些方面,而对消食健脾、温中止痢等作用的活性物质及机制研究较少,且目前红曲的药理作用研究中,除调血脂成分及其机制外,其他药理作用多停留在动物实验阶段,缺乏临床研究证据支持,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其主要药理活性物质的毒理学及药物相互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3)药材及产品安全、质量控制问题:古代没有微生物及红曲霉分类学的概念,而将红曲产品统称为红曲,但红曲霉种类丰富,现行的国家食品、药品标准对红曲霉产生菌种规定不同,导致存在较大争议,因此完善红曲的相关标准,加强红曲标准的系统性、科学性、一致性研究十分必要。同时,功能性红曲生产原料的质量控制问题、桔霉素的限量检测问题、莫纳可林K开环和闭环2种结构的比例问题也不容忽视。

综上所述,未来的研究应着眼于红曲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及药物相互作用上,特别是要围绕红曲消食健脾、温中止痢等功效;还应改进发酵工艺,筛选高产菌株,完善质量标准,深度开发红曲的药用价值,使其更好地为人类健康事业服务。

在中国,红曲米一直是一种中药药材,最早的记录可以追溯到北宋,在《清异录》这本已经提到了红曲米煮肉这种菜肴(食用红曲米作为色素来使用)。而在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把红曲米作为了一种中药材,虽然这个作用跟现有的用途几乎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红曲,性温、味甘,主消食、活血、健脾、燥胃,治赤白痢,下水谷。酿酒,破血行药势。

一、红曲米怎么跟西药洛伐他汀产生关系的呢?

他汀药物的历史并不久远,大约在1970年代,根据当时的学界共识HMG-CoA还原酶是抑制胆固醇生成的关键靶点。日本人远藤章受青霉素发现的启发,假设了真菌的生长也需要这种胆固醇抑制剂来阻挡细菌的侵犯。尝试了6000多种真菌,并最终发现了一种可以抑制胆固醇合成的真菌——青霉菌,从中提取出了第一个他汀药物也就是美伐他汀。而默沙东公司的研究者阿尔伯茨,在美伐他汀的影响下发现曲霉菌同样能抑制HMG-CoA的活性,这种物质就是洛伐他汀。[2]后续经过测定从Aspergillus和Monascus提取物质为同一种结构。Monascus称为红曲酶,也就是红曲米中提取的真菌。由于美伐他汀后续临床表现出了致癌作用并未上市,洛伐他汀后来居上,成为了第一款FDA批准上市的他汀类药物。所以红曲米的改善血脂、降低胆固醇作用基本是毋庸置疑的,因为本质上除了浓度不如药物洛伐他汀。二者没有本质区别,实际上早期的很多洛伐他汀药物也都是以红曲米为原料。

二、目前的研究进展

红曲米的研究很多,因为他汀药物的发展历史基本伴随了大半个现代医学的发展。比如1999年由美国科学开展的一项研究用于研究红曲米的效果与安全性。将88名受试者分为了安慰剂组与红曲米组,每天坚持服用2.4g的红曲米胶囊或者是安慰剂,整个实验维持了12周。在第8周,第12周分为测试了血脂指标,包括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和甘油三酯。从实验数据看来,当连续服用12周的红曲米时,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 cholesterol)基本维持不变,甘油三酯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下降,表现出了红曲米良好的血脂胆固醇调节能力。

甘油三酯:下降7%;总胆固醇:下降16%;高密度脂蛋白:维持不变;低密度脂蛋白:下降22%;除了效果之外,实验也测定了红曲米的安全性。他汀药物最常见的副作用体是就是肝脏水平。首先我想表明,他汀药物对肝功能影响是微乎其微的。目前最悲观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不过也就是1%的服用者出现3倍肝功能指标提高。更大范围更多人数的研究表明服用他汀类药物出现肝脏问题的概率跟基线水平没有区别。在上述这篇文章中也测定了肝功能指标。FDA目前已经取消了“服用他汀药物需要检测肝功能”这项规定。

三、红曲米的优势

看到这里就会有人疑问,那补充红曲米和服用药物洛伐他汀究竟有什么区别?

红曲米是天然发酵的产物,所以成分相对较为复杂。同样都是红曲米可能性质千差万别(后面会说到红曲米如何挑选)。可以看出其中的HMG-CoA还原酶不止一种,包括:Monacolin K、Monacolin K(羟基酸式)、Dihydromonacolin、Monacolin I、Monacolin Ⅱ、Monacoli III、Monacolin Ⅳ、Monacolin Ⅴ、Monacolin Ⅵ。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蛋白质、脂肪酸之类的物质。

实际上目前Monacolin目测测定的结构大约有23种,其中Monacolin K是目前认为降低血脂最有效的成分。其中Monacolin K也分为两种结构,一种是内酯式一种是酸式。从上述成分表种可以看出,天然红曲米中的Monacolin K含有两种结构的,差不多1:1的比例。

而实际的药物合成的洛伐他汀,基本以内酯式结构为主。现在的工艺已经能做出酸式结构的洛伐他汀。但是作为第一代他汀药物,在药用领域其他更新型的他汀药物已经开始慢慢取代洛伐他汀了,所以目前酸式洛伐他汀的工艺采用的并不多了。内酯式是一种脂质不溶于水的他汀结构,在体内仍然需要转化为酸式开环结构而被人体利用。虽然直接的对照实验现在没有,但是目前的药理学认为酸式的Monacolin  K要比内酯性的Monacolin K更加优秀一点,原理的研究认为酸式Monacolin K与人体的HMG-CoA还原酶有更加相似的结构。[5]同时,目前的研究显示了内酯型的Monacolin K相比酸式的Monacolin K副作用更大,因为内酯式需要肝脏分泌羟基脂酶转化成为酸式结构,因此肝脏副作用更大。所以这里总结下就是,因为含有将近50%的天然酸式Monacolin K,所以相比人工合成的内酯式Monacolin K,红曲米效果应该是更加优秀。并且酸式结构由于可以直接被人体利用,红曲米的副作用更小。

四、红曲米挑选与使用的注意事项

虽然红曲米相比药物洛伐他汀的效果应该更好,并且副作用更少。但是目前他汀的药物已经研究到第三代了,比如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这些,相比洛伐他汀效果都更为出色。所以其实红曲米这种成分在降低血脂胆固醇的舞台上并没有太大空间。

不过红曲米作为传统的食品,而且是目前唯一一种含有他汀的天然原料所以还活跃在保健品市场中。虽然第二代、第三代的他汀药物效果更好,但是由于作用机制问题导致部分他汀药物在应对高胆固醇血症和降低甘油三酯上效过较差。洛伐他汀仍然还在留有一定的市场。红曲米作为一种天然发酵产物,对于产品的生产质量把控非常严格。在挑选红曲米的时候要注意这么两个事项,Monacolin含量与桔青霉素。桔青霉素是红曲米发酵中的副产物,属于III类致癌物,对肾脏有一定的毒性。在目前国家红曲类产品标准中也明确规定了需要测定桔青霉素的含量。(GB 5009.222-2016)

一般红曲米中的洛伐他汀含量在5%~10%,尽量是挑选不含桔青霉素的红曲米补充剂产品。国外的红曲米产品比如NaturesAnswer、Now、LifeExtension这些红曲米产品都比较不错。红曲(Red Yeast Rice),又称红曲米,是一种传统发酵制品,几个世纪以来被用来酿造米酒、做为增味剂、食品着色剂,并能促进消化、通血路和帮助代谢,最早可追朔至唐朝时期(公元618-907年)的《古田地方志》

现代医学发现,红曲萃取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活性,对于一些慢性疾病的预防和改善,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失智症和癌症有潜在帮助。在实证医学中,红曲真的有这些功效吗?有副作用及使用禁忌吗?详见内文报导

红曲/红曲米(Red Yeast Rice)是由红曲霉菌定植于饭或山药身上发酵而成,在亚洲美食和传统医学中已经使用了很长时间。发酵过程中,红曲米产生的多种次级代谢物质为其具有医疗价值的关键,包括monascin(红曲素)、ankaflavin(红曲黄素)、Monacolin K(莫纳可林)、dimerumic acid、GABA,其中Monacolin K的化学成分与降胆固醇药物洛伐他汀相似,能降低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为胆固醇合成中的速率决定步骤)作用,并间接抑制胆固醇的合成。

1.红曲有益心血管健康(降血脂)

尽管近十年来,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下降了31%,但仍占总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被认为是世界的头号杀手。血脂升高导致血管壁一系列反应,包括内皮功能障碍、平滑肌细胞增殖、脂质积累、泡沫细胞形成,最终导致坏死和斑块形成。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是多种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包括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和治疗血脂异常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

一则文献统合分析Meta-Analysis,包含15项随机对照试验,共1,012位血脂异常患者)指出,与他汀类药物相比,红曲米萃取物在降低TG(总三酸甘油脂)方面更有效,在降低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提高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方面具有可比性,但在降低TC(总胆固醇)方面效果较差。与其它营养补剂相比,红曲米提取物显著降低TC和LDL-C,升高HDL-C。此外,红曲米萃取物显著降低了apoB(载脂蛋白B),且无论单独还是联合使用,都不会增加高脂血症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 结论:红曲米萃取物(日剂量200至4800 mg)是治疗血脂异常的一种有效且相对安全的方法,但受限于所含研究的异质性,仍须严格设计的随机对照试验确认其长期用药的有效和安全性

2.红曲有益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影响全球数百万人的最常见系统性骨骼疾病,尤其是年长者或绝经后女性。在50岁及以上的人群中,高达四分之一的男性和五分之一的女性会经历轻微的创伤性骨折,这类骨折会引起明显的疼痛、残疾、生活品质下降。治疗的选择,如药物制剂、运动和物理治疗方式可防止进一步骨质疏松性骨折。一则系统性文献回顾及统合分析(Meta-Analysis,包含11则随机对照试验)指出,红曲米或其萃取物能显著提高实验鼠骨密度,并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增加硷性磷酸酶表达。*结论:动物试验指出,红曲或其萃取物质能促进骨形成,可能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有帮助,但仍需人类研究进一步验证。

3.红曲有益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指由于动脉内壁形成斑块,导致流向心脏的血液减少,以及由于缺乏氧气供应而造成心脏肌肉损伤的心脏病发作事件。症状包括从左臂到颈部的胸痛、气短、出汗、恶心、呕吐、心脏跳动异常、焦虑、疲劳、虚弱、压力、抑郁等。通过控制饮食、脂肪、胆固醇、盐、吸烟、尼古丁、酒精、药物、监测血压、每天锻炼和减轻体重,及早采取行动降低这些风险,可以预防这类心脏病发作。一则文献统合分析(meta-analysis,包含7则随机对照试验,共10,699位心肌梗塞伴随边缘型高胆固醇血症参与者)指出,红曲米提取物(日剂量1200毫克)辅助治疗能减少非致死性心肌梗塞、血管重建和猝死相关事件。另外,红曲米提取物也降低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三酸甘油脂水平,并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结论:针对心肌梗塞伴随边缘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红曲米提取物辅助治疗可改善心血管结果和血脂水平。

4.红曲有益思觉失调症

思觉失调症,又称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种慢性精神疾病,主要包括幻觉和妄想等症状,也称为“阳性”症状。此外,个体可能会经历“阴性”症状,包括丧失欢乐感、社交退缩、思想和语言贫乏、情感低沉。严重的认知障碍在思觉失调症中很常见,影响多达75%的患者。特别是记忆、注意力、运动技能、执行功能和智力。一则初步研究(为期12周,对象为35位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稳定思觉失调症患者)指出,补充红曲米萃取物能显著改善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 (WCST))中的持续性错误、总错误和音位流畅性测试项目。另外,在其他WCST项目,如非持续性错误、持续性反应和语义流畅子任务,可以观察到正向的改善趋势。*结论:针对与思觉失调症有关的认知障碍,红曲米萃取物或许能带来正面帮助,但受限于缺乏对照组,观察周期短,小样本数等问题,仍需更多研究加以佐证。

5.红曲有益血压调节

   高血压(Hypertension),定义为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高血压可导致中风、心脏病、心脏和肾衰竭,此外,它还与痴呆和性功能障碍有关。与高血压有关常见症状是头痛、头晕、潮热和情绪障碍(情绪低落、沮丧、易怒)、胸闷、心悸、背痛、便秘和视力下降。一则系统性文献回顾(systematic review,包含21则随机对照试验,共4558位高血压患者)指出:。

与安慰剂+常规治疗相比,红曲+常规治疗对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RP均有显著降低作用,但对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无显著影响。与常规治疗相比,红曲+常规治疗对收缩压、TC、LDL-C、CRP均有显著降低作用,但对舒张压、TG和HDL-C没有影响。红曲+常规治疗与他汀类药物+常规治疗,在血压和血脂改善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口服红曲米萃物对血压控制可能有正面帮助,但受限于个研究间的异质性及偏误,仍需更多严谨试验确认其临床效益。

6.红曲有益血糖调节

糖尿病(Diabetes)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在美国60岁以上的成年人中,有近三分之一的人患有糖尿病,其中约一半未被诊断出,另有三分之一患有糖尿病前期。因为身体产生的胰岛素不足或组织抵抗胰岛素的作用,症状包括周期性的血糖水平升高。若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导致短期严重休克和多种长期并发症,包括中风、神经病、肾病和视力问题。一则随机、双盲临床研究(为期16周,对象为39位糖尿病患者)指出,使用红曲萃取物(Monascus purpureus NTU 568 红曲菌株所发酵制成)有助于改善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水平。*结论:针对糖尿病患者,口服红曲萃取物对于血糖调控或许有帮助,但受限于小样本数,仍需更多大型试验加以佐证

红曲,中药名。为曲霉科真菌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 Went.的菌丝体寄生在粳米上而成的红曲米。分布于河北、江西、浙江、台湾、福建、广东等地。具有健脾消食,活血化瘀之功效。常用于饮食积滞,脘腹胀满,赤白下痢,产后恶露不尽,跌打损伤。说到红曲,不得不说红曲鼻祖,金元四大医家之一的朱丹溪老先生。

红曲古代称丹曲,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但是直到元代,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将制作红曲的工艺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并做成标准收录在《丹溪补遗》中,红曲的制作这才有了规范可循,《丹溪补遗》中的条款可以说是古代的制作标准,而朱丹溪也因此被誉为红曲鼻祖。

朱丹溪是"滋阴派"(又称"丹溪学派")的创始人,创阴虚相火病机学说,在代表作《格致余论》中以《相火论》、《阳有余阴不足论》两篇为主要内容,形成了系统的养阴思想,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朱丹溪非常重视养生,认为病后救治不如病前预防。他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养生保健主张,并且把主张应用于自己的生活,效果很好。当他已经70多岁时,依然形体矫建,精力充沛,面色红润而光泽,周围的人莫不惊讶和羡慕。朱丹溪的养生主张里,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红曲养生

红曲是一种神奇的药食两用食品,据《本草纲目》记载,“红曲,人窥造化之巧者也,奇药也”。近代英国生物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记载,红曲中的有效成分莫纳可林K能够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是与降脂药洛伐他汀同样的物质。红曲可能成为一种非常受欢迎的膳食补充剂,用于降脂,降低胆固醇,降低普通人群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以及预防治疗肥胖等。

红曲的功效与作用

1、红曲具有降低血胆固醇的作用

远藤章教授从红曲菌培养液中发同五种莫纳可林成分均有抑制胆固醇合成的作用。其中以莫纳可林k功效最佳。其商品名又称lovastatin(洛伐他丁)。其结构与hmg-coa类似。竞争性地结合hmg-coa还原酶的活性部位从而抑制hmg-coa还原酶活性。以此有效地抑制胆固醇的合成。肝脏及周围细胞胆固醇合成受到抑制后,ldl(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合成增加,促进血浆胆固醇的运转,从而达到降低血浆胆固醇的作用。洛伐他丁对大鼠体内胆固醇合成,50%抑制剂量为0.046mg/kg。以8mg/kg剂量给犬服用,5 天后血浆胆固醇浓度降低14.1%,12天后降低24.2%,21天后降低29.3%。其中主要是ldl-ch的降低,ldl/hdl比率下降约50%。表现出降血脂的作用。因此,莫纳可林类成分能有效地防治动脉硬化、冠心病、脑血栓等疾病。

2、红曲降血糖的功效

山内等在进行红曲菌培养物降低血清胆固醇,动物试验的同时,发现所有试验兔子服用后0.5h内血糖降低23%~33%,而在1h后血糖仍比对照组下降19%~29%,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3、红曲降血压的功效

日本某研究所在进行饲料添加红曲培养物的动物试验中发现添加0.2%~0.3%红曲培养物可使先天性高血压老鼠血压由26.26kpa下降至24.0kpa 以下。其的效成分为gaba及glucosamine及红曲菌的其它细胞壁成分在高血压维持期,黄曲、红曲均有明显降血压作用。尤以红曲为强,不但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还能使血压下降。

4、红曲防癌作用

红曲橙色素momascorubin及 rubropunctatin具有活泼的羟基,容易与氨基起作用,因此可以治疗胺血症,且可以防治癌症。

 

咨询体验广告
公众号广告
千方 AI 助理
评论
请先登录再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