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病中药网络治疗

千金方之约2024-06-12
 生命为天人合一网络系统,疾病与衰老为生命系统多个“功能区块”出现问题,难以某一个功能区块来进行分型,往往为多个功能区块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多个证型相互作用的...
公众号广告

生命为天人合一网络系统,疾病与衰老为生命系统多个“功能区块”出现问题,难以某一个功能区块来进行分型,往往为多个功能区块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多个证型相互作用的结果。网络药理学近年来已成为医药领域,尤其是中医药研究领域的一个前沿和热点,并有望成为衔接中、西医药的一个新的桥梁,有利于推进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调理生命系统必须根据网络医学的原理,运用网络分析、网络评估的方法,给予匹配一个网络中药治疗方案,方可实现生命系统的整体调治。

 

眼科常用中药

外治常用中药

1.矿物类药:雄黄朱砂炉甘石硼砂硇砂玛瑙等。

2.动物类药:熊胆麝香牛黄乌贼骨蝉蜕石决明、珍珠、猪胆羊胆、鲭胆等。

3.植物类药: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大黄、金银花秦皮蒲公英芙蓉叶青黛龙胆草紫草地黄菊花薄荷木贼密蒙花荆芥防风蔓荆子荸荠甘草三七乳香、没药、冰片等。

眼科常用药物按功能分为祛风药、清热药祛湿药、化痰药、开窍药、平肝药,理气药、止血药活血祛瘀药、温里药、补益药、退翳障药及外用药等简述于后。

一、祛风药

凡具有辛散疏风作用,能疏散皮肤腠理、骨肉、经络,关节间滞留风邪的药物,称为祛风药。

(一)祛风散寒药

1.功效:祛风胜湿,除痒止痛,散头目滞气。

应用:(1)本品广泛用于风邪外袭所致头目疼痛、眼睑生疮、椒疮、迎风流泪、暴风客热、黑睛生翳等。常与荆芥,羌活配伍,祛风散邪,如羌活胜风汤。若用于风邪化热,或风热所致目病,常与连翘,黄芩配伍,祛风清热,如散热消毒饮子。

(2)用于风邪客于睑眦所致目痒,甚或痒若虫行。常与荆芥穗、川芎配伍,如驱风一字散。

(3)用于风牵偏视,本品祛风且人肝经,常与白附子、胆南星、僵蚕同用,以祛风痰,如正容汤。

(4)防风可人肝肾二经,引阴精上承,滋润目窍。内障眼病多因肝肾阴精亏虚,不能上承,目失所养而成。因而在补益肝肾时常用防风为引经药,对增强药剂作用,提高治疗效果,有所助益。

2.荆芥

功效:祛风,止血,消疮,止痒。

应用:

(1)用于外感风邪所致目病。本品能祛风散邪而性较平和。治风寒犯目所致黑睛星翳,羞明流泪等,常与防风、羌活配伍,如荆防败毒散;治风热所致针眼、椒疮、睑弦赤烂、聚星障、电光性眼炎等,常与连翘、薄荷等同用,如银翘散。

(2)本品炒炭用有止血之功,用于白睛溢血,各种眼底出血,常与蒲黄、墨旱莲等配伍,如生蒲黄汤。

(3)用于椒疮、粟疮、风赤疮痍等。本品不仅能祛风散邪,且可消疮止痒。可与连翘、防风配伍,如除风清脾饮。

3.白芷

功效:祛风止痛,消肿排脓。

应用:

(1)用于外感风邪,头目疼痛。对痛在阳明经者(如眉棱骨、眼眶骨、前额等部位疼痛)尤宜。常与升麻、葛根配伍,如升麻芷葛汤。

(2)用于风邪所致目病。若为风寒犯目,目胞紧涩,白睛紫赤,羞明流泪者,常与细辛、羌活等配伍,如八味大发散;若为风热所致眼目赤痛,常与黄芩配伍,如泻肺饮。

(3)用于胞睑疮疡。对疮疡初起,能消肿止痛;已溃脓者,可促其排脓,常与金银花、天花粉配伍,如仙方活命饮。

4.细辛

功效:祛风,散寒止痛,宣通目窍。

应用:

(1)用于风寒犯目所致目赤肿痛,白睛紫赤,黑睛翳膜等。常与麻茸、藁本等配伍,如四味大发散。

(2)用于绿风内障、青盲等。本品性善走窜,能开日窍,通玄府,用治绿风内障,常于平肝熄风药中加入本品以开通玄府,如绿风羚羊饮;用治青盲,常于补益肝肾方药中加入本品,以宣通目窍,如用驻景丸加减方中加入细辛、猪脊髓,治疗青盲有较好疗效。

5.羌活

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泪,胜湿止痛。

应用:

(1)用于外感风寒所致迎风冷泪。常与防风、川芎配伍,如川芎茶调散。也可用于肝血不足所致冷汨常流,常配伍当归、川芎,如通草散。

(2)用于外感风寒,或挟湿邪所致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肩背疼痛等。

(3)用以引经上行头目,配生熟地黄、当归等治精血不足之目紧涩。

(4)用于升阳明目,常与升麻、柴胡、防风等,配以补益之剂,治疗因脾虚气弱,清阳不升所致视物昏花,不能久视,久视疼痛等。

6.藁本

功效:祛风胜湿,散寒止痛。

应用:用于风寒所致头目疼痛、巅顶剧痛、痛连齿颊及偏头痛等。本品辛温升散,善达巅顶,有止痛之功,常与川芎、白芷配伍,如神术散(《和剂局方》)。

(二)祛风清热药

7.薄荷

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应用:

(1)用于风热上攻所致目赤、头痛诸症。本品轻扬升浮,清利头目。常与菊花、桑叶等合用,如桑菊饮。

(2)用于肝郁气滞所致眼目胀痛。本品能疏肝解郁。宜与白芷、柴胡等配伍,如逍遥散。

8.牛蒡子

功效:疏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消肿。

应用:

(1)用于风热引起的白睛、胞睑红赤肿痛。可与菊花、金银花、连翘等合用,如银翘散。

(2)用于风热翳障。本品能疏风退翳,常与防风、菊花等配伍。

(3)用于麻疹痘毒,疹子透发不畅,目赤流泪。本品以疏风透疹为长,能透泻热毒,使疹子透发,常与金银花、连翘等药配伍。

9.桑叶

功效:疏风清热,清肝明目。

应用:

(1)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目赤、头痛等。常与菊花、连翘配伍,如桑菊饮。

(2)用于肝经实热或风热所致目赤、涩痛、多泪等证。常配伍菊花、决明子、车前子,内服外洗均可;若属肝阴不足,目暗昏花,可与黑芝麻配伍,如桑麻丸。

10.菊花

功效:疏风清热,平肝明目。

应用:

(1)用于外感风热或肝经风热及肝火上炎所致目赤肿痛、热泪不止,常与桑叶或夏枯草配伍。亦可用于肝肾阴虚的目昏暗证,常与枸杞子、地黄等同用以养肝明目,如杞菊地黄丸。

(2)用于肝阳上亢所致头痛、眩晕、目胀欲脱等证。本品能平肝、熄风,常与石决明、白芍、钩藤等同用。

(3)用于明目退翳,常与蒺藜、蝉蜕同用,如菊花散(《和剂局方》):白菊花、蒺藜、羌活、木贼、蝉蜕。

11.蔓荆子

功效:祛风止泪,清利头目。-

应用:用于风热上扰或肝经风热所致的迎风热泪多泪,目赤肿痛,或兼有头昏头痛及偏头痛等。本品质轻浮,能疏风利窍,常与菊花、蒺藜等同用,如蒺藜散。

12.葛根

功效:发表解肌,解热生津,升举阳气。

应用:

(1)用于目眶疼痛及眼疾导致之前额疼痛,常与白芷、羌活、柴胡等同用。

(2)用于阳明经头风头痛,身热口渴者,常与白芷、升麻、石膏配伍,如升麻芷葛汤。

(3)用于升发脾阳,鼓舞胃气上行,常与人参、黄芪等同用,治脾胃不足,患内障,耳鸣,或多年双目昏暗,视物不能。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晶含黄酮甙(主要为葛根素),能扩张血管,增加脑及冠状动脉血流量,能改善微循环,且有降血糖作用。故广泛用于眼底缺血性病变。

13.柴胡

功效: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应用:

(1)用于伤寒邪在少阳,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如小柴胡汤。

(2)用于肝郁气滞所致眼目胀痛。常与白芍、薄荷等配伍,如逍遥散。

(3)用于肝胆实火所致目赤肿痛、黑睛生翳,瞳神紧小等。常与黄芩、胆草等同用,如龙胆泻肝汤。

(4)用于气虚下陷所致上睑下垂。本品能升清阳之气而举陷,常与升麻、黄芪等配伍,如补中益气汤。

14.蝉蜕

功效:祛风止痒,明目退翳。

应用:

(1)用于风邪侵袭,邪气往来于睑眦腠理之间所致目痒。常与防风、羌活、蛇蜕配伍,如万应蝉花散。

(2)用于风热所致目赤多泪、翳膜遮睛等,具有疏风热,退翳膜之效。常与菊花木贼等配伍,如蝉花散。

15.蛇蜕

功效:祛风、止痒,退翳。

应用:

(1)用于绿风内障、青风内障及黄风内障等。本品能祛风逐邪,通畅目中玄府。常与防风、钩藤配伍,如沈氏熄风汤。

(2)用于风邪久留胞睑,睑内拘急所致倒睫拳毛,目痒甚者。本晶能祛风止痒。常与荆芥、蝉蜕等配伍,如普济五蜕散(穿山甲、川乌、甘草、蝉蜕、蚕蜕、蛇蜕、猪蹄蜕、荆芥穗)。

(3)用于黑睛翳膜。可与蝉蜕、草决明等配伍,如五蜕还光散。

二、清热药

凡以清泄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清热药性属寒凉,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凉血、明目、清虚热等功效。主要用于各种里热证候。根据清热药的主要性能,大体分为清热泻火药、清热解毒蓟、清热凉血药、清热明目药、清热燥湿药、清虚热药等六类。

本类药物性多寒凉,易伤脾伐胃,对脾胃虚弱者,宜适当辅以健脾养胃药。

(一)清热泻火药

本类药物具有清热泻火作用,用于眼部实热证,如针眼、胞睑红赤掀痛漏睛疮、目赤肿痛,聚星障,神水混浊、云雾移睛等。

运用清热泻火药,应根据各药的作用部位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药物。

16.石膏

功效: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应用:用于胃火亢盛或脾胃积热所致针眼、眼丹、眼痛、黄液上冲等,常与栀子、黄芩配伍,如白虎汤。

17.知母

功效: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应用:

(1)用于眼丹、眼痈伴见高热、烦渴、脉洪大等。常与石膏相须为用,如白虎汤。

(2)用于阴虚火旺所致多种内外障眼病,如暴盲,绿风内障、混睛障等。本品能滋阴润燥,清泻虚火。常与黄柏配伍,如知柏地黄丸。

(3)用于消渴以及消渴所致视网膜病变及晶珠混浊等目病。常配伍天花粉、麦冬、玉米须等。

18.栀子

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应用:

(1)用于多种实热性眼病,本品能清泻三焦火邪。常与其他清热药配伍使用。

(2)用于肝胆湿热所致瞳神紧小、聚星障等眼病。常与龙胆草配伍,如龙胆泻肝汤。

(3)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白睛溢血、前房积血、跟底出血等。本晶有凉血止血作用。每与茅根、地黄同用。

19.天花粉

功效:清热生津,消肿排脓。

应用:.

(1)用于火毒炽盛所致跟睑疮疡、红肿掀痛等。本品内服、外用均有清热泻火、排脓消肿功效。内服常与连翘、蒲公英、贝母等配伍。

(2)用于热邪伤阴之瞳神疾病,如消渴所致内障等,常配伍知母、五味子等。

20.大黄

功效:清热泻火,泻下攻积,凉血解毒,活血化瘀。

应用:

(1)用于火热毒邪上及眼目所致胞睑、白睛红赤肿胀,黄液上冲,眼珠或眶内灌脓等,本品有清热解毒泻热通腑之功。常与栀子、黄芩、黄连配伍,如内疏黄汤。

(2)用于火邪上炎,血热妄行,或撞刺伤目所致血灌瞳神、眼底出血等。本晶既清热凉血,又能化瘀解毒,若用于止血常与白茅根、牡丹皮、茜草等配伍;若用于化瘀,常与当归、川芎配伍,如大黄当归散。

(二)清热解毒药

本类药物主要具有清热解毒作用,适用于各种热毒证,如眼部痈疮疔毒,目赤肿痛,天行赤眼,凝脂翳,黄液上冲,眼珠灌脓,突起睛高,真睛破损等。

临床应用本类药物,必须根据热毒证候的不同表现,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当药物。并根据病情适当配伍。如热毒邪在血分者,当配伍清热凉血药;挟湿邪者,应配伍燥湿或利湿之品。

21.金银花

功效:清热解毒。

应用:

(1)用于外感风热所致多种眼病。本品能清热解毒,且有轻宣疏散之效。常与连翘、荆芥配伍,以增强其清热疏散之力,如银翘散。

(2)用于眼部各种疮、痈、疖肿、黄液上冲等,常配伍蒲公英、野菊花等,如五味消毒饮。

22.连翘

功效:清热解毒,消瘀散结。

应用:

(1)用于外感风热所致椒疮,暴风客热、聚星障等多种眼病。本品具有清热解毒透邪之功,常与金银花、牛蒡子配合应用,如银翘散。

(2)用于热毒蕴结所致各种眼部疮、痈、疖肿等。本品能泻火解毒、消痈散结。治疗眼部疮、痈常与夏枯草、金银花同用以解毒消肿散结。

(3)用于清心降火,常与地黄、木通等同用,治心火上炎之眼疾,大小眦角红赤、微痒,如连翘地黄汤。

23.板蓝根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应用:本品擅疗天行热毒。用于治疗黑睛生翳、天行赤眼等多种病毒性眼病引起的白睛红赤、碜涩流泪、怕日及头面痈肿疮毒,常与防风、野菊花等配合应用。

24.蒲公英

功效:清热解毒。

应用:

(1)用于火热实证之目赤疼痛、羞明流泪、胬肉遮睛等。可单味重用内服外洗,如蒲公英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2)用于热毒壅盛之眼丹、眼痛、突起睛高等。常与野菊花、金银花等配伍,如五味消毒饮。

25.野菊花

功效:清热解毒。

应用:

(1)用于热毒所致眼部疮痈赤肿。可单味煎服,亦可捣烂外敷。常与蒲公英、紫花地了等配伍。

(2)用于风火赤眼。多与夏枯草、千里光等同用。

26.紫花地丁

功效:清热解毒,消散痈肿。

应用:本品为治疗疮要药。用于治疗火毒炽盛所致的目赤肿痛,目疡,眼丹,眼疽,漏睛疮,风赤疮痍等化脓性疾患。常与金银花、野菊花等药配伍,鲜品可捣汁内服,亦可捣烂贴敷患处。

27.秦皮

功效:清热解毒,清肝明目。

应用:用于肝经郁热所致目赤肿痛,黑睛生翳,羞明流泪等。常配伍栀子、黄芩等,如秦皮散(《普济方》)。

28.千里光

功效:清热解毒,清肝明目。

应用:

(1)用于眼部疮毒痈肿,可与蒲公英、野菊花配伍。

(2)用于火毒炽盛所致目赤肿痛,常与夏枯草、野菊花配伍。

(3)外用:可配制成10%千里光眼液,用于治疗暴风客热,天行赤眼,椒疮,黑睛新翳等。

29.穿心莲

功效:清热解毒,燥湿。

应用:用于温病初起,目赤肿痛。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有效成分为穿心莲内脂、脱氧穿心莲内脂、新穿心莲内脂等,可配制成10%穿心莲眼液或眼膏,用于治疗天行赤眼,黑睛生翳,暴风客热等。·

30.鱼腥草

功效:清热解毒,排脓,利尿。

应用:用于天行赤眼、黑睛生翳、暴风客热等疾病引起的目赤肿痛、羞明流泪。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有效成分为醛酮化合物、鱼腥草素等,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可配制成滴眼液,用于治疗急性结膜炎、化脓性角膜炎等。

31.土茯苓

功效:清热解毒,除湿通络。

应用:

(1)用于湿热毒邪所致火疳,花翳白陷,气翳,瞳神紧小,云雾移睛等。

(2)用于梅毒所致眼病。可与金银花、白鲜皮、甘草等配伍。

32.败酱苹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应用:

(1)用于眼痈、眼丹、针眼等。若未成者,常与金银花、蒲公英、连翘等配伍;若脓已形成,则可配伍薏苡仁、鱼腥草、冬瓜仁等以助其排脓。

(2)用于外伤所致血灌瞳神,或伴有邪毒感染。本品既能清热解毒,又具祛瘀活血之功。可与桃仁、红花等配伍使用。

(三)清肝明目药

清肝明日药具有清肝火作用,适于肝热或肝经风热所引起的目赤肿痛,畏光流泪,抱轮红赤,黑睛翳膜,瞳神于缺,视瞻昏渺等。

临床上,本类药物常与其他清泄肝热药、疏散风热药配伍。若兼有肝肾阴虚者,尚须与滋养肝肾药共用。

33.决明子

功效:清热平肝、明目退翳消障,润肠通便。

应用:

(1)用于肝热或肝经风热所致的目赤涩痛,黑睛生翳,羞明流泪等。本品可单用,亦可与其他清热、明日药同用。肝热目赤涩痛者,宜配伍夏枯草、栀子等;风热目赤生翳者,宜与桑叶、菊花、蝉蜕等同用。

(2)本品尚有润肠通便之功,尤宜于目赤涩痛伴有热结便秘或肠燥便秘之证。

(3)用于益肾明目,常与蒺藜、女贞子、枸杞子、生熟地黄等同用,治内障、视瞻昏渺、青盲、肝虚雀目等病。如决明子丸(《千金翼方》)。

34.夏枯草

功效:清肝火,散郁结。

应用:

(1)用于肝火上炎所致目赤肿痛,目珠疼痛,羞明流泪,头痛,眩晕等。本品能清泄肝火,可单用,亦可配伍石决明、菊花等。

(2)用于肝阴不足所致目珠疼痛,至夜尤剧者,可配伍当归、白芍等补血养肝药。

(3)用于痰火郁结所致各种眼病,如胞生痰核、眼底机化条带形成等。常与玄参、昆布、牡蛎等配伍,以增强软坚散结的作用。

35.青葙子

功效:清泄肝火,明目退翳。

应用:

(1)用于肝火上炎,目赤肿痛,黑睛生翳等。本品能清泄肝火以明目退翳。常与石决明、草决明配伍,如石决明散。

(2)用于肝火上炎所致瞳神紧小,或因跌仆撞击所致黑睛生翳等,可与决明子、密蒙花、菊花配伍。

使用注意:本品具有散大瞳孔的作用,清热力强,绿风内障及肝肾虚者忌用。

36.木贼

功效: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应用:用于肝经风热所致目赤多泪,黑睛生翳。本品有疏散肝经风热以明目退翳之效。

可与石决明、青葙子配伍,如石决明散。若用于肝虚目赤翳障,可与谷精草、猪肝配用。

37.谷精草

功效: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应用:(1)用于肝经风热,目赤肿痛,羞明流泪及目生翳膜。本晶有疏散肝经风热以及明目退翳之效。常与龙胆草、荆芥等配伍,如谷精龙胆散(《证治准绳》)。

2)用于疳积上目及肝虚雀目,常配伍猪肝、夜明砂,如猪肝散(《眼科百问》)。

38.密蒙花

功效:清肝,明目退翳。

应用:(1)本晶为眼科要药。用于肝火上炎或肝经风热所致的目赤涩痛,黑睛生翳,羞明流泪,多眵及眼胀目昏诸症。常与菊花、木贼、石决明等配伍,如密蒙花散(《审视瑶函》)。

(2)本品独人肝经。若肝虚有热,视瞻昏渺,眼干磨涩及各种翳膜内障,常与枸杞子、菟丝子、沙苑子等养肝明目之品配伍使用。

39.夜明砂

功效:清热明目,散血消积。

应用:本品为人厥阴血分药,用于青盲、雀目、小儿疳积上目等。用治青盲,可与柏叶配伍,如明目柏叶丸。用治雀目疳积上目,可与猪肝、谷精草配伍,如猪肝散(《眼科百问》)。

(四)清热凉血药

清热凉血药,多为苦甘咸寒之晶,具有清解营分、血分热邪的作用。主要用于血分实热证。如血热妄行所致的白睛溢血,血灌瞳神,眼底出血;眼丹、眼痈等热人营血所致神昏、谵语等。

本类药物,一般适用于热在血分的病证,如为气血两燔,可配伍清热泻火药。

40.牡丹皮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应用:

(1)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眼底出血,前房积血,白睛溢血等。常与地黄、蒲黄、赤芍配伍.又可用于热伏血分,骨蒸烦热,常与青蒿、鳖甲配伍应用。

(2)用于胞睑红赤疮肿,白睛红赤,抱轮红赤及眼底脉络迂张等。本品能活血散瘀,可与赤芍、郁金等配伍。

41.赤芍

功效: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应用:

(1)用于火热上炎,血热妄行所致各种眼内出血,白睛溢血等。常与地黄、牡丹皮等配伍。

(2)用于胞睑生疮、眼部瘀血及外伤诸症。本品能凉血活血,散瘀止痛。

42.地黄

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应用:

(1)用于热在血分,迫血妄行所致眼底出血,前房出血及白睛溢血等眼部血证。常与蒲黄、旱莲草、侧柏叶、藕节、黄芩炭等配伍组成凉血止血方剂。

(2)用于火热眼病后期,或阴虚火旺,或消渴目病等。本品有养阴生津之功。常与麦冬、花粉、玉竹等配伍使用。

(五)清热燥湿药

本类药物的性味多属苦寒,苦能燥湿,寒能清热,主要用治湿热证。

湿热目病主要表现为:睑眩湿烂,湿痒并作,眵泪胶粘,白睛黄浊,黑睛星翳,凝脂翳,瞳神紧小或瞳神干缺等。

苦寒之品多伐胃伤阴,故对脾胃虚弱和津液亏耗者,当慎用本类药物。

43.黄芩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

应用:

(1)用于湿热所致目赤红肿,睑眩赤烂,黑睛生翳,瞳神紧小,瞳神干缺等,常与黄连、滑石、车前子等配伍,如除湿汤。

(2)用于实热所致针眼、眼丹、白睛红赤、眼痛等。常与黄连、连翘、知母等配伍,如除风清脾饮。

(3)用于火热亢盛,血热妄行所致白睛溢血,常与桑白皮、牡丹皮、赤芍等合用,如退赤散。

44.龙胆草

功效:清热燥湿,泻肝火。

应用:用于肝胆实火或肝经湿热所致花翳白陷、凝脂翳、瞳神紧小、暴盲等。本品能清热燥湿,泻肝胆实火,常与黄芩、栀子配伍使用,如龙胆泻肝汤。

45.苦参

功效:清热燥湿,祛风杀虫,利尿。

应用:用于湿热所致目赤肿痛,风赤疮痍,睑眩赤烂,痒若虫行等。可与地黄、赤芍、白鲜皮等同用。

46.黄连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应用:

(1)用于湿热所致目赤肿痛,黑睛星翳,瞳神紧小等。常与黄柏、黄芩配伍,如抑阳酒连散。

(2)用于实热毒邪所致胞肿如桃,突起睛高及各种眼部疮痈痒肿等。本品能泻心解毒,常与栀子、连翘配伍使用,如内疏黄连汤。

(3)将本品配制成5%~10%黄连液或用人乳浸泡黄连取汁点眼,治疗目赤肿痛及电光性眼炎。

47.黄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应用:

(1)本品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与黄芩、黄连相似。常相互配伍使用治疗湿热火毒所致各种眼证。

(2)本晶能清虚热,用于肾阴不足,阴虚火旺引起之内、外障眼疾。常与知母相须为用,如知柏地黄丸。

(六)清虚热药

凡以清除虚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清虚热药。

清虚热药主要用于虚热性眼病,如蟹睛、瞳神干缺、视瞻昏渺、眼内出血等。全身主要表现为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舌红脉细等。

运用本类药通常要与地黄、麦冬、龟板、鳖甲等养阴药同用,方能标本兼顾。

48.地骨皮

功效:清热凉血,退虚热,泻肺热。

应用:

1)用于蟹睛,瞳神干缺,视瞻昏渺等伴有阴虚发热、骨蒸潮热、盗汗者,常与知母、鳖甲同用。

(2)用于血热妄行的眼底出血。本晶有清热凉血的作用,常与白茅根、地黄、侧柏叶等配伍。

(3)用于金疳、火疳等。常与桑白皮、知母、黄芩等配伍,如泻肺汤(《审视瑶函》)。

49.白薇

功效:清热凉血,解毒疗疮,止泪。

应用:

(1)用于虚火之目赤多泪等。

(2)用于漏睛、胞睑疮疡、风赤疮痍等。本品可清热凉血,解毒疗疮。常与蒺藜、黄芩、蒲公英等配伍。

50.胡黄连

功效:退虚热,除疳积,清湿热。

应用:

(1)用于虚热目病伴见骨蒸潮热、盗汗等。常与鳖甲、地骨皮配伍。

(2)用于小儿疳积上目兼见形容枯瘦,低热难尽者。常与党参、白术、山楂等配伍,如肥儿丸。

(3)本品清热燥湿之功类似黄连。

三、祛湿药

凡能祛除湿邪的药物称为祛湿药。

湿邪为患,有外湿和内湿之分。外湿多因久居潮湿之处或冒雨涉水,感受湿邪引起;内湿多因过食生冷,中阳不振,脾失运化,水湿从内而生所致。无论内湿和外湿均可引起多种眼病。根据祛湿药的功效和作用特点,可将其分为祛风湿药、芳香化湿药、利水渗湿药、除湿止痒药四类。

祛湿药易于耗伤人体阴液,故阴亏津少者不宜使用。

(一)祛风湿药

5l.防己

功效: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应用:

1)用于风湿热所致目疾,如火疳、瞳神紧小等,兼见肢体疼痛者,多配伍薏苡仁、滑石、蚕砂等清热除湿之品。

2)用于各种原因所致胞睑浮肿、黑睛水肿、视衣及黄斑水肿等。可与茯苓、白术、黄芪等配伍。

52.秦艽

功效:祛风湿,舒筋络,清虚热。

应用:用于风湿阻络所致风牵偏视、视一为二等。本品能祛风除湿、疏通经络,常配伍防风、白附子等,如正容汤。

53.松节

功效:祛风燥湿,舒筋活络。

应用:用于能近怯远、目偏视等。本品能舒筋活络,常配伍木瓜、伸筋草等。若用于因长期久瞻竭视所致视物疲劳,可配伍楮实子、枸杞子亨菟丝子等。

(二)芳香化湿药

54.白豆蔻

功效:化湿和胃,行气宽中。

应用:用于湿滞化热所致目赤疼痛,云雾移睛、视瞻昏渺、聚星障等。常与杏仁、薏苡仁配伍。如三仁汤。

55.砂仁

功效:化湿醒脾,行气宽中。

应用:本品功效与白豆蔻类似,可用于湿热蕴蒸所致白涩症、云雾移睛、视瞻昏渺等。

可配伍黄芩、连翘等。

(三)利水渗湿药

56.苍术

功效:燥湿健脾,祛风湿,明日。

应用:

(1)用于脾虚湿蕴所致视瞻昏渺、视瞻有色等。

(2)用于高风内障见目昏、夜盲、视野缩窄等以及小儿疳积上目所致眼目昏涩。可单用,亦可与猪肝、夜明砂等配伍,如夜明散。

57.茯苓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宁心安神。

应用:

(1)用于湿邪上泛所致的云雾移睛、视瞻有色、视瞻昏渺等。常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如五苓散。

(2)用于胞虚如球,上胞下垂,胞轮振跳,及针眼属脾胃虚弱者。本品能健脾补中,常与党参、白术等同用,如四君子汤。

58.泽泻

功效:利水渗湿,泄热。:

应用:用于水湿停滞或湿伏化热所引起的目胞肿胀,视瞻昏渺,视瞻有色,绿风内障等。本品有较强的利水渗湿之功,可与茯苓等配伍使用。

59.薏苡仁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止泻,清热排脓。

应用:用于湿热所致目疡、黑睛生翳、瞳神紧小或干缺、前房积脓、云雾移睛、视瞻生翳、视瞻异色等。用于清利湿热常与白豆蔻、竹叶等配伍,如三仁汤;用于清热排脓,常与苇茎、冬瓜仁等合用,如《千金》苇茎汤。

60.车前子

功效:利水通淋,清肝明目。

应用:

(1)用于湿热所致各种眼病,尤宜于兼有小便不利者,可与滑石、木通配伍。

(2)用于肝经风热、肝热或肝胆湿热所引起的目赤肿痛,常与栀子、龙胆草、黄芩等配伍,如龙胆泻肝汤。

(3)用于久患内障,肝肾不足,眼目昏花,可与冕丝子、楮实子、枸杞子同用,如驻景丸加减方。

61.草藓

功效:利湿浊,祛风湿。

应用:用于湿热浊邪上蒸所致瞳神紧小,目赤如鸠眼等眼病。

62.桑白皮

功效:泻肺平喘,利尿消肿。

应用:

(1)用于肺经郁热所致金疳、火疳,常与地骨皮配伍,如泻白散。

(2)用于白睛肿胀,眼底水肿等,可与茯苓皮、生姜皮配伍,如五皮饮。

(四)除湿止痒药

63.地肤子

功效:清热利水,止痒。,

应用:

(1)用于眼睑皮肤湿烂生疮、睑眩赤烂、白睛黄浊、目痒等。本品能清利湿热且能止痒,可与白鲜皮、防风等同用。

(2)用于益肾明目,常与熟地黄、菟丝子、覆盆子等同用,治疗肝肾亏虚、阴血不足之干涩昏花,视瞻昏渺、青盲等,如四物五子丸(《审视瑶函》)。

64.白鲜皮

功效:除湿止痒,清热解毒。

应用:用于眼睑皮肤湿热疮疹、睑眩赤烂、目痒不止者。本品能除湿止痒、清热解毒,可配伍苦参、地肤子等。

四、化痰药

凡具祛痰或消痰作用的药物,称为化痰药。

眼科痰证主要包括:①痰湿阻络所致口眼歪斜,目偏视,视一为二,上胞下垂等;②痰湿郁结所致胞生痰核,眼底渗出斑等;③痰热上壅所致暴盲;④痰火动风所致的青风内障等。

化痰药中,药性偏于温燥者能温化寒痰;药性偏于寒凉者可清化热痰。临床上,对于痰湿阻络或痰湿郁结的眼证,宜选用药性偏温燥的化痰药。对于痰热上壅或痰火动风所致目病,又当选用药性偏于寒凉的化痰药。

本类药物中,不少化痰药具有软坚散结之功,如贝母、海藻、昆布、瓦楞子等,可用于眼部痰核、肿块、硬性渗出、机化条带等。

65.半夏

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应用:

(1)用于痰湿阻结所致胞生痰核,常与陈皮、茯苓等配伍,如化坚二陈丸。

(2)用于痰火动风或痰湿破伤所致的绿风内障,见白睛混赤浮肿、黑睛呈雾状混浊、恶心呕吐、动辄眩晕,若属痰火动风者,可配伍黄芩等,如将军定痛丸;若属痰湿上犯,饮邪上逆者,常配伍羚羊角、生姜等,如半夏羚羊角散。

(3)用于痰凝气滞或痰瘀互结所致眼底机化物及各种渗出斑,可与浙贝、海藻、昆布等同用。

使用注意:内服用制半夏,外用生晶适量。

66.天南星

功效:燥湿化痰,祛风解痉。

应用:

(1)用于风痰阻络所致口眼歪斜,目偏视,视一为二,上胞下垂等,常与白附子、僵蚕等合用,如正容汤。

(2)用于痰热上壅所致暴盲,可与半夏、枳实、竹茹等配伍,如涤痰汤。

使用注意:内服多用制南星,生南星多人丸散剂,1次用量0.3一lg,外用适量。孕妇慎用。

67.白附子

功效:祛风化痰,通络解痉止痛。

应用:

(1)用于风痰壅盛,口眼歪斜,目偏视,上胞下垂等,常与胆南星、全蝎等合用。

(2)用于眼部痞块、囊肿,突眼证等,常与昆布、海藻、赤芍等配伍。

(3)用于风痰所致目珠疼痛,如三叉神经痛、眶上神经痛,常与全蝎、僵蚕、防风等药配伍。

使用注意:生品一般不内服,外用适量。孕妇忌用。

68.竹茹

功效:清热化痰,除烦止呕。

应用:用于胞生痰核和痰火升扰所致青风内障、绿风内障,伴恶心呕吐者尤宜。常配伍半夏、黄连等,如黄连温胆汤。

69.桔梗

功效:开宣肺气,祛痰,排脓。

应用:用于肺气闭阻所引起的金疳及突起睛高。本品能开宣肺气,用治金疳。常配伍桑白皮、黄芩等,如泻肺汤;用治突起睛高,可配大黄、黄芩,如退热桔梗饮子。

70.海藻

功效:消痰,软坚,利水。

应用:用于胞生痰核、瘿瘤所致突起睛高,眼底有硬性渗出物或增殖瘢痕等。常与昆布、贝母、青皮等配伍,如海藻玉壶汤。

71.昆布

功效:消痰软坚,利水。

应用:用于胞生痰核,突起睛高,眼底有硬性渗出物及眼底增殖性病变。本品有与海藻相似的消痰软坚之功,可与海藻、海蛤壳等配伍使用。

五、平肝熄风药

凡具有平肝潜阳或熄风止痉的药物,称为平肝熄风药。

该类药物主要适用于肝风内动、肝阳上亢所引起的各种眼目病证。根据各味药物的功效和应用的不同,又可分为熄风止痉药和平肝潜阳药两类。其中许多药物尚兼有清肝明目、退翳作用。

熄风止痉药:如羚羊角、钩藤、僵蚕、全蝎等,主要用于肝风上扰所致绿风内障、头目剧痛,或风痰阻络所致绿风内障,头目剧痛,或风痰阻络所致的口眼歪斜,风牵偏视,上胞下垂等。

平肝潜阳药:如石决明、紫贝齿、珍珠母、白芍等。主要用于肝阳上亢或阴虚阳亢所引起的头晕目眩、目赤肿痛、黑睛生翳、视物模糊等。

使用本类药物时,应根据肝风内动或是上亢的不同原因和兼证,予以适当配伍。如肝阳上亢变生内风者,当以平肝潜阳药和熄风止痉药合并应用。如因阴虚血少以致肝风内动或是上亢者,又应与滋阴养血药配用;如肝阳上亢而兼有肝热,或肝风内动是由于火热炽盛所致者,须与清肝泄热药或清热泻火药配伍。

72.牛黄

功效:化痰开窍,熄风止痉,清热解毒。

应用:用于肝胆火炽,痰火升扰,阻塞目窍,闭塞玄府所致的绿风内障,头眼剧痛,瞳散视昏。常与羚羊角、麝香、僵蚕等同用,如熄风丸。

73.天麻

功效:熄风止痉,平肝潜阳,除目痒。

应用:

(1)用于肝风内动,胞睑困动,眼睑麻木,惊厥抽搐,眨目诸症。本品长于平肝熄风,常与全蝎、僵蚕等配伍。若治瘁若虫行,风牵偏视,与乌艄蛇、防风等配伍,如排风汤。

(2)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视瞻昏渺,暴盲如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常与钩藤、石决明等配伍,如天麻钩藤饮。

(3)用于热病动风,玄府闭塞,盲无所见,多与僵蚕、全蝎、钩藤等配伍。

74.钩藤

功效:熄风止痉,清热平肝。

应用:

(1)用于肝经有热、目赤头痛,或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等。本品既能清肝热,又能平肝阳,临床常配夏枯草、黄芩等,以清肝热;配石决明、菊花等,以平肝阳。

(2)用于胞轮振跳,目睛困动等。本品能熄风止痉。可与天麻、全蝎等同用。

75.僵蚕

功效:熄风止痉,化痰散结,祛风止痒。

应用:

(1)用于风中经络或风痰阻络所致目偏视,视一为二,胞轮振跳及目珠困动等。常与全蝎、天麻、钩藤等同用。

(2)用于胞生痰核,眼底增殖性改变。本品有化痰散结之功,可与海藻、昆布等配伍用。

(3)用于风热或肝热所致的头痛目赤,迎风泪出等,常配伍荆芥、桑叶、木贼等,如白僵蚕散。

(4)用于眼睑皮肤瘙痒,目珠发痒等,常与蝉蜕配伍使用。

76.地龙

功效:清热熄风,通络止痛,平喘利尿。

应用:

(1)用于目络不通,胞睑困动,口眼歪斜,常与僵蚕、钩藤等配伍使用。

(2)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头晕目眩,视物昏暗,常与钩藤、石决明、夏枯草等药配伍。

77.全蝎

功效:熄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

应用:

(1)用于风中经络或风痰阻络所致目珠偏斜,视一为二,上胞下垂等,可与白附子、僵蚕等配伍。

(2)用于眼部疮疡肿毒,胞生痰核,眼底硬性渗出及增殖瘢痕。

(3)用于偏正头痛,目珠刺痛。本品有通络止痛之功,可与蜈蚣、僵蚕等配用。

78.石决明

功效:平肝潜阳,清肝明目退翳。

应用:

(1)用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所致的头晕目眩。可与白芍、牡蛎、菊花等配用。

(2)用于肝火所致的目赤羞明、翳障遮睛、视物模糊。本品为清肝明目退翳之要药,常

与决明子、菊花等配伍。若为风热所致的翳膜遮睛,则可与密蒙花、谷精草等配伍;若属肝虚血少,羞明怕日,视物不清者,可与菟丝子、熟地黄等同用,如石决明丸。

79.紫贝齿

功效:平肝安神,退翳明目。

应用:

(1)用于目赤肿痛,黑睛生翳及头晕头痛等。本品具有清肝明目退翳之功效,常与桑叶、菊花同用。

(2)本品外用与龙脑、珍珠粉配伍可治花翳白陷。

80.珍珠母

功效: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应用:

(1)用于肝热目赤,或肝虚目昏等。用于肝热目赤,怕热羞明,常与夏枯草、钩藤等配伍;用于肝虚目昏,视物昏花,常与白芍、熟地黄等配伍。

(2)本品平肝潜阳、清肝明目退翳之功与石决明近似,常为石决明的代用品。

81.白芍

功效:平抑肝阳,养血敛阴,柔肝止痛。

应用:

(1)用于肝阴不足、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目胀痛,眩晕耳鸣等。本晶能敛阴而平抑肝阳,可与石决明、钩藤、地黄等配伍用。

(2)用于肝血虚所引起的目睛干涩、视物不清或不耐久视,眉骨疼痛,目痒时作等。常与当归、地黄、川芎等合用,如四物汤。

82.蒺藜

功效:平肝明目,祛风止痒。

应用:

(1)用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所致头目胀痛,视物模糊等。常配伍菊花、枸杞等,如加味六味地黄丸。

(2)用于风热所致的目赤多泪,常与防风、白薇、石榴皮等配伍,如白薇丸。

(3)用于眼睑皮肤瘙痒、目眦痒及目珠发痒。本品可祛风止痒。常与蝉蜕、荆芥等同用。

 

六、温里药

凡能温里祛寒,治疗里寒证的药物,称为温里药。

温里药性味辛热,具有温里祛寒及益火助阳等作用。眼科里寒证包括两方面:一为寒邪中目所引起的目珠疼痛,白睛血丝淡红,泪涌如水,畏光无眵等;一为心肾阳衰阴寒内生所致的视物昏花、冷泪长流、风轮起翳、翳膜灰白、眼珠胀痛、瞳散神昏、干呕吐涎等。

使用温里药,可根据不同证候作适当配伍。如兼有表证,应配合解表药;寒凝气滞者,配以理气药;寒湿阻滞者,配以健脾化湿药;脾肾阳虚者,配以温补脾肾药。

本类药物性味辛温暴烈,易于伤津耗液。凡属热证及阴虚证应忌用或慎用。

83.附子

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应用:

(1)用于肾阳不足所致视物昏花。目珠疼痛,或兼有畏寒肢冷、阳痿、尿频等。多与肉桂、熟地黄、山茱萸等配用。

(2)用于少阴伤寒目病,白睛血丝淡红,泪涌如泉,清涕如水,畏光无眵;或太阴里虚目病,胞睑浮软,白睛青蓝,面色无泽等。用于前者常与麻黄、细辛合用。如麻黄附子细辛汤;用于后者常与人参、白术、泡姜等配伍,如附子理中汤。

84.肉桂

功效: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

应用:

(1)用于肾阳不足所致冷泪常流、视物昏花,兼有畏寒、尿频、遗尿等,可与附子、川芎、防风等配伍。

(2)用于阳虚阴盛、寒气凝滞所致暴盲眩惕,常与鹿茸、附子配伍,如温经益元散。

85.吴茱萸

功效:散寒止痛,降逆止呕。

应用:用于肝经虚寒所致风轮起翳、翳膜灰白,或脾胃虚寒;饮邪上逆所引起的绿风内障,症见眼珠胀痛、瞳散神昏、干呕吐涎等。常与人参、生姜配伍,如吴茱萸汤。

七、开窍药

凡具有辛香走窜之性,以开窍、醒神为主要功能的药物,为开窍药。

开窍药在眼科主要用于邪气、痰浊、瘀血阻蔽清窍、闭塞玄府所致的视物昏朦、绿风内障、青盲等。临床上,常与祛痰药、理气药、化瘀药配伍使用,以开通目窍。

86.麝香

功效:开窍醒神,活血散结。

应用:用于青盲、绿风内障、暴盲等。本晶辛香走窜之性甚烈。对各种原因所致目窍不利或目中玄府、脉络闭塞,具有较强的开窍通闭的作用。用治青盲,常与驻景丸加减方

配用:用治绿风内障,常与牛黄、羚羊角等配伍,如熄风丸;用治暴盲,常与桃仁、红花等同用,如通窍活血汤。

87.石菖蒲

功效:开窍宁神,芳香化湿。

应用:用于目窍不利、玄府闭塞所致的目昏视渺,本品秉芳香清冽之气,振发清阳,宣通窍道,聪耳目,利玄府,可与远志配伍使用。

88.远志

功效:祛痰开窍,补益心肾。

应用:

(1)用于痰阻清窍所致目妄见,视惑,精神恍惚等,常与菖蒲配伍。

(2)用于心阳不足所致能近怯远证及小眦赤脉传睛,可与人参、茯苓配伍,如定志丸、补虚人参丸。

九、止血药

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止血药。

止血药适用于上部出血证,如目衄,白睛溢血,血灌瞳神前部,血灌瞳神后部,眼底出·血,撞刺伤目出血等。

根据止血作用的特点,可将止血药分为凉血止血药、化瘀止血药、收敛止血药。

凉血止血药,如白茅根、侧柏叶、墨旱莲等。主要用于血热妄行,血不循经的出血证,此类出血量多色红,多伴有热证。

化瘀止血药,如三七、花蕊石、蒲黄等,用于出血证而兼瘀者,或眼内出血反复发作者,具有止血而不留瘀之功。此类出血常伴有眼底脉络迂曲,血色暗红。

收敛止血药,如藕节、仙鹤草等。广泛用于多种出血证,尤以虚损不足或外伤出血为宜。

止血药的应用,必须根据出血的原因和具体证候,从整体出发,选择相宜的止血药,并与清热凉血药配伍;若属阴虚火旺者,还应和滋阴降火药配伍。属于瘀血阻滞而致出血的,应选用化瘀止血药,并与活血行气药配用;若属气虚不摄、脾不统血,则应与益气健脾药配伍。

93.三七

功效:化瘀止血,消肿定痛。

应用:

(1)用于眼内外各种出血,本品止血作用甚佳,并能活血化瘀,具有止血不留瘀的特长,对出血兼有瘀滞者尤宜。可单用。也可配伍花蕊石、血余炭,以增强化瘀止血之力。

(2)用于跌仆撞击所致之眼部瘀血,肿胀疼痛等。三七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功。可单独使用,亦可配合活血行气药同用。

94.蒲黄

功效:收敛止血,行血祛瘀。

应用:

(1)用于眼内外各种出血。本品既能止血,又能行血,止血而不留瘀,临床应用广泛,常与牡丹皮、地黄等伍用,如生蒲黄汤。

(2)用于活血祛瘀止痛,本品性平和,常与五灵脂配伍。

95.旱莲苹

功效:凉血止血,滋阴益肾。

应用:

(1)用于阴虚火旺,迫血妄行所致的眼底出血、白睛溢血等,常与地黄、白茅根配伍。

(2)用于肝肾阴虚之头晕目眩,视物昏瞻等,多与女贞子配伍。

96.白茅根

功效: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应用: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眼内外各种出血,尤以血灌瞳神、目衄为宜。可单用或与仙鹤草、蒲黄等配伍。

97.仙鹤草

功效:收敛止血,解毒杀虫。

应用:广泛用于眼内外出血,本品能收敛止血,常与地黄、阿胶、白茅根等同用。

98.血余炭

功效:止血散瘀,补阴利尿。

应用:用于眼内出血,尤以视网膜出血运用较多。本品止血且能化瘀,故止血无留瘀之弊,常与蒲黄、旱莲草,藕节等配伍。

 

眼科常用中药

慢病常用中药是千百年来形成的使用频率高的常用中草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且被证实临床效果好。

 

眼科常用的中药种类繁多,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药及其功效:

  1. 菊花:清肝明目,常用于眼睛疲劳、视力模糊。
  2. 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常用于目赤肿痛、视物昏花。
  3. 杞子(枸杞子):滋补肝肾,明目,常用于眼睛干涩、视力下降。
  4. 石斛:滋阴清热,明目,常用于眼干、视力模糊。
  5.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常用于目赤肿痛、眼睛感染。
  6.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常用于眼睛红肿热痛。
  7. 地黄:滋阴凉血,清热解毒,常用于眼睛干涩、视力模糊。
  8. 密蒙花:清热泻火,明目退翳,常用于眼睛红肿、视物模糊。
  9. 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明目,常用于目赤肿痛、眼睛干涩。
  10. 青葙子:清肝泻火,明目退翳,常用于目赤肿痛、视物昏花。

近视眼常用中药

近视眼的中医治疗主要集中在补益肝肾、改善眼睛供血、减轻眼疲劳等方面。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药及其功效:

  1. 枸杞子:滋补肝肾,明目,常用于缓解眼睛疲劳,改善视力模糊。
  2. 菟丝子: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常用于眼睛干涩、视力下降。
  3. 熟地黄:滋阴补血,益精填髓,常用于肝肾不足导致的视力问题。
  4. 山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常用于缓解眼睛疲劳。
  5. 五味子:收敛固涩,益气生津,常用于肝肾不足导致的视力下降。
  6. 枸杞:补肝肾,益精血,明目,常用于改善近视及缓解眼睛疲劳。
  7. 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常用于肝肾不足导致的视力问题。
  8. 女贞子:滋补肝肾,清热明目,常用于缓解眼睛干涩和视力模糊。
  9. 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敛固涩,常用于缓解眼睛疲劳和视力问题。
  10. 党参:补中益气,健脾益肺,常用于缓解眼疲劳和改善视力。

远视眼的中医治疗主要是通过滋补肝肾、益气养血、明目等方法来改善视力问题。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药及其功效:

  1. 枸杞子:滋补肝肾,明目,常用于缓解眼睛疲劳,改善视力模糊。
  2. 菊花:清肝明目,常用于眼睛疲劳、视力模糊、眼干涩。
  3. 石斛:滋阴清热,明目,常用于眼干、视力模糊。
  4. 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常用于目赤肿痛、视物昏花。
  5. 密蒙花:清热泻火,明目退翳,常用于眼睛红肿、视物模糊。
  6. 女贞子:滋补肝肾,清热明目,常用于缓解眼睛干涩和视力模糊。
  7. 熟地黄:滋阴补血,益精填髓,常用于肝肾不足导致的视力问题。
  8. 桑椹:滋阴补血,生津润燥,常用于眼睛干涩、视力模糊。
  9. 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敛固涩,常用于缓解眼睛疲劳和视力问题。
  10. 黄精:补气养阴,健脾,常用于缓解眼睛疲劳和视力模糊。

眼底疾病包括视网膜病变、黄斑变性、视神经萎缩等,中医治疗眼底疾病主要是通过补益肝肾、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方法来改善视力和减轻症状。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药及其功效:

  1. 枸杞子:滋补肝肾,明目,常用于改善视力模糊和眼睛疲劳。
  2. 菊花:清肝明目,常用于眼睛疲劳、视力模糊、眼干涩。
  3. 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常用于目赤肿痛、视物昏花。
  4. 丹参:活血化瘀,通经止痛,常用于血瘀型眼底病变。
  5. 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常用于血瘀型眼底病变。
  6. 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常用于气虚型眼底病变。
  7. 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常用于血虚型眼底病变。
  8. 女贞子:滋补肝肾,清热明目,常用于肝肾阴虚型眼底病变。
  9. 熟地黄:滋阴补血,益精填髓,常用于肝肾不足导致的眼底病变。
  10. 白芍:养血调经,柔肝止痛,常用于血虚型眼底病变。
  11.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常用于眼底感染和炎症。
  12. 石斛:滋阴清热,明目,常用于肝肾阴虚导致的眼底病变。
  13. 桑椹:滋阴补血,生津润燥,常用于肝肾阴虚型眼底病变。

白内障常用中药

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中医治疗主要通过活血化瘀、滋补肝肾、明目等方法来改善症状和延缓病程。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药及其功效:

1. 枸杞子

功能: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临床应用:用于视力减退、眼干涩。

2. 菊花

功能:清肝明目,疏风清热。

临床应用:用于眼睛疲劳、视力模糊、目赤肿痛。

3. 杞子(枸杞子)

功能: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临床应用:用于缓解眼睛干涩、视力下降。

4. 石斛

功能:滋阴清热,明目。

临床应用:用于眼干、视力模糊。

5. 决明子

功能: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临床应用:用于目赤肿痛、视物昏花。

6. 密蒙花

功能:清热泻火,明目退翳。

临床应用:用于眼睛红肿、视物模糊。

7. 女贞子

功能:滋补肝肾,清热明目。

临床应用:用于眼睛干涩和视力模糊。

8. 熟地黄

功能:滋阴补血,益精填髓。

临床应用:用于肝肾不足导致的视力问题。

9. 山药

功能: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临床应用:用于脾胃虚弱、肾虚导致的视力问题。

10. 丹参

功能:活血化瘀,凉血消痈。

临床应用:用于血瘀型眼病,改善微循环。

11. 黄芪

功能:补气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

临床应用:用于免疫功能低下、眼睛疲劳。

12. 白芍

功能:养血调经,平肝止痛。

临床应用:用于血虚型眼病,改善眼睛疲劳和视力模糊。

13. 川芎

功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临床应用:用于血瘀型眼病,缓解眼部不适。

14. 黄连

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临床应用:用于眼底感染和炎症。

15. 桑椹

功能:滋阴补血,生津润燥。

临床应用:用于肝肾阴虚导致的视力下降。

16. 党参

功能:补中益气,健脾益肺。

临床应用:用于缓解眼疲劳和改善视力。

咨询体验广告
公众号广告
千方 AI 助理
眼科 眼病 中药
评论
请先登录再发表评论!